科学家受侏罗纪公园启发,利用“类琥珀”聚合物实现DNA长期保存

2024年06月17日09:00:30 科学 7729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许多科幻电影中,科学家们从琥珀中提取恐龙 dna 并复活恐龙的情节让人们既兴奋又担心。不过,本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受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启发,使用一种类琥珀的聚合物创造了一种新型的 dna 存储和保存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可扩展性、易于存储和提取 dna 以及无损提取 dna 等优点。

科学家受侏罗纪公园启发,利用“类琥珀”聚合物实现DNA长期保存 - 天天要闻

詹姆斯・巴纳尔和杰里米亚・约翰逊以及其他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团队于上周四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dna 正迅速成为未来的存储方式,其稳定性和密度都令人难以置信,可以比闪存或磁盘存储保存更长的时间,甚至可以将世界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咖啡杯中。除了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之外,dna 还可以被“编程”来存储更传统的数据和信息。

这种“琥珀”存储方法有望替代目前常用的冷冻技术用于长期保存 dna。冷冻法存在可扩展性差、需要极低温保存以及冷冻过程中可能因水分或温度波动而损坏 dna 等缺点。巴纳尔在接受麻省理工学院采访时表示:“冷冻是保存 dna 的主要方式,但它非常昂贵,而且不可扩展。我认为我们新的保存方法可能会成为未来将数字信息存储在 dna 上的一项重要技术。”“琥珀”可以在室温下存储 dna,不会损坏数据,并且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可编程 dna 在数据存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一立方毫米的 dna 可以存储 10 亿千兆字节的信息,这种信息密度是任何现有数字存储解决方案都无法企及的。更重要的是,由于 dna 由 atcg 碱基对组成,因此经过编程的 dna 可以使用四碱基语言代替传统数字存储的二进制语言,从而实现更高的存储效率。

麻省理工学院的这项技术被命名为 t-rex(热固性增强干燥保存法),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却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前景。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利用 t-rex 琥珀存储了包括美国独立宣言、侏罗纪公园主题曲以及整个人类基因组等 dna 数据样本,并且在取出后没有发现任何错误,即使将“琥珀”暴露在高达 75°c 的高温下也是如此。

尽管研究团队目前将该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其在整个数据存储领域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或许将为未来海量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开辟道路。谷歌曾经扫描了一立方毫米的脑组织,产生的存储数据为 1.4pb。而使用 dna 存储技术,可以将容纳完整大脑扫描所需的约 140 英亩(it之家备注:约 56.7 公顷)服务器空间缩小到一小堆岩石大小。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