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例自行制备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成功

2024年01月20日10:50:43 科学 3913

掌上春城讯 近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运动医学科成功完成云南省首例自行制备(非辐照深冻)同种异体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移植术。1月17日,患者已康复出院。

云南首例自行制备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成功 - 天天要闻

前不久,运动医学科接诊了一位中青年女性患者。5年前,她扭伤导致左膝关节一直疼痛不适,上下楼梯及跑步时左膝关节有打软腿症状,一直未进行规范化治疗。在运动医学科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她左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明显陈旧性损伤(4/5的半月板已经吸收消失)。

云南首例自行制备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成功 - 天天要闻

专家们会诊后,一致考虑为她进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医护团队和患者本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并征得同意后,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通过mimics软件重建患者胫骨平台三维模型,明确患者半月板大小,与现有存储的供体捐献非辐照深冻同种异体半月板进行配对,选择了匹配的移植半月板。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运动医学科主任陈鸿带领医护团队顺利完成该患者的左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移植术。患者出院时无发热、局部无明显肿胀、疼痛不明显、术口无红肿。

云南首例自行制备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成功 - 天天要闻

陈鸿说:“这是云南首例自行制备同种异体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术,移植技术属于国内领先,为今后顺利开展自行制备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半月板是保护和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半月板缺失会增加膝关节的应力,导致关节提前退变,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也会随之而来。半月板缺失后残留膝关节疼痛不适者、年轻且有一定运动需求者。目前,半月板替代物可选择并不多,人工半月板不能完全替代自体半月板功能、适用范围小,同种异体半月板是目前半月板移植中国内外最为成熟最主流的移植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可选择移植物。基于历史等原因国内的组织库能提供的半月板移植物数量少、需经辐照消毒、质量差、溯源不可靠等缺点。”

据了解,自2021年开始,运动医学科依托云南省器官获取组织(ynopo)办公室,开始规范化的获取、加工、制备、存储同种异体半月板,选择的制备技术是非辐照深冻存储。相较目前国内主流使用的异体半月板是经过辐照消毒,已不存留正常的活细胞。而非辐照深冻存储技术在全流程中为无菌操作,非辐照深冻半月板复温后有活的细胞存活,更利于移植术后愈合,并且具有更好的溯源性、安全性、有效性。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杨芮

编审:刘莹

终审:钱红兵 周健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