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科考丨记者手记:出发,鸣响向北的汽笛

2023年07月14日23:10:08 科学 1122

2023年7月12日上午,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出征,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一路向北,航向壮阔无垠的深海与冰原。

北冰洋科考丨记者手记:出发,鸣响向北的汽笛 - 天天要闻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停泊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将时间轴拉长,望向历史纵深,中国探索北极的脚步稳健而坚实。

1999年7月1日,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圆满完成科考任务。

此后的23年间,我国又先后开展了11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我国北极科考领域广泛、着眼前沿,为维护和促进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今,征程再启。

“本次考察将聚焦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加克洋中脊两大区域,执行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四大任务;实施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在冰区择机开展海冰综合调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陈陟说。

本次科考队伍由中外科学家、工程师、机组、船员等99人组成,其中有3名俄罗斯科学家和2名泰国科学家随行。漫漫征途中,中外将联合开展相关研究,有效推进北极科学考察国际合作。

上午9时45分,送行仪式开始。科考队员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甲板集结完毕,向着码头隔栏伫立,挥舞着国旗和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旗,向码头上的亲友告别。

北冰洋科考丨记者手记:出发,鸣响向北的汽笛 - 天天要闻

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出征。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出发前几晚,直升机组副驾驶于竞雄的妻子往返5次,将行李运送上船,叮嘱丈夫:“安心出海,我在家里等你平安归来。”

远征前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质量管理员韩怡拉着丈夫的手,在码头走了一圈又一圈。舷梯旁,亲吻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她说:“妈妈去帮你们给北极熊拍照啦,一张给哥哥,一张给妹妹。”

送行仪式前,船舱中、食堂里、甲板上,到处都是对着手机屏幕向亲友道别的队员:“中午之后就断网了,最后道个别,咱们十月见!”……

北冰洋科考丨记者手记:出发,鸣响向北的汽笛 - 天天要闻

7月12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家属在码头送别。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摄

科考队员们一起喊出:“感谢祖国,感谢亲人!奋进北冰洋,建功新时代,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再见祖国,再见亲人!”

汽笛拉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缓缓离泊。

出发吧,向着地球之极北,向着等待我们求索的新知!(记者魏弘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
百年辩论迎来大结局?《科学》:成年后神经元可再生,再添关键证据 - 天天要闻

百年辩论迎来大结局?《科学》:成年后神经元可再生,再添关键证据

成年人大脑中能否产生新生神经元?对于这一问题,神经科学家已经争论了上百年。早在上世纪之初,被誉为“现代神经科学之父”的神经组织学家Santiago Ramón y Cajal认为,成年人的大脑细胞是固定、终末化且不可改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神经科学家都认为在儿童时期过后,人类的神经元就已经全部成熟。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