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观察|“拉索”通过国家验收 已有不少重量级发现

2023年05月18日18:29:06 科学 1887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日前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拉索”将致力于探索宇宙线起源之谜,并通过观测宇宙线探索更多宇宙奥秘。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高能粒子,时刻造访我们的星球。宇宙线主要由氢核、氦核、铁核等多种元素的原子核组成,并包括少量正负电子,是人类目前能从宇宙深处获得的唯一物质样本。

强观察|“拉索”通过国家验收 已有不少重量级发现 - 天天要闻

“拉索”鸟瞰图。(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图)

为什么建设“拉索”?

“建设‘拉索’的目的是要解决100多年来在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重大问题。”“拉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臻告诉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宇宙线携带着宇宙起源、天体演化、太阳活动等方面的重要科学信息,研究宇宙线及其起源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

“‘拉索’的建成运行,使之成为目前国际粒子天体物理三大实验设施之一,对促进该领域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带动前沿交叉相关学科发展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曹臻说。

创造了哪些“世界之最”?

“拉索”拥有由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以及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等三大探测器阵列,采用四种探测技术,可以全方位、多变量地测量来自于高能天体的伽马射线和宇宙线。

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绍,“拉索”的观测性能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马射线源巡天普查望远镜,以及能量覆盖范围最宽的超高能宇宙线复合式立体测量系统。

目前“拉索”已经进入全阵列观测状态,开启了甚高能伽马源的发现之旅。曹臻表示,由于其具备领先的探测灵敏度,必然会有新的发现随之而来。我们将不懈努力地探索每一个拍电子伏宇宙加速器的超高能伽马辐射机制和粒子加速机制,直到发现宇宙线起源。

已有不少重量级发现

“拉索”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为克服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充分利用观测资源,曹臻提出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

“雪域高原高寒缺氧,冬季施工困难,只能在此期间对已建设的探测器阵列进行调试运行。2019年,完成1/4探测器阵列建设,运行半年,然后再建1/4,完成1/2时,再运行半年。”曹臻说。

就在“边建设,边运行”期间,“拉索”已有不少重量级的发现。

2019年4月,“拉索”的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其中,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的巡天灵敏度比国际上最高灵敏度的同类装置高出30%。

2021年5月,“拉索”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1400万亿电子伏特(1.4PeV)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于进一步解开宇宙线起源的奥秘。

2021年7月,“拉索”精确测量了被称为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的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记录到能量达1.1PeV(1100万亿电子伏)的伽马光子。

2022年10月,地球接到了宇宙深处传来的、史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爆发持续了20分钟。“拉索”一分不落、不偏不倚地将其捕捉到,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探测到这个伽马射线暴甚高能伽马辐射的地面探测器。“就像宇宙中有人打开了一支手电筒,恰好就照在我们身上。”曹臻说。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个头虽小却气势满满,身着酷炫银蓝拼色套装,“E人”属性拉满频频转头挥手……最近,一场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一群形态画风各异的“钢铁选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涌现着“萌萌哒”“太可爱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