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出土!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正在“睡觉”的植物化石

2023年02月17日21:25:21 科学 4071

我国古生物学家从距今2.5亿年的化石中发现了植物爱“睡觉”的秘密。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拥有一种类似“睡觉”的现象,它们的叶片在白天展开,在夜晚会合拢或下垂,学界称之为“植物的感夜性”。叶片的这种周期性运动规律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学界至今对植物“睡觉”行为的起源与演化知之甚少。

近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从植物化石身上,首次证实了远古时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

曲靖出土!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正在“睡觉”的植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团队发现的两种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冯卓 摄)

这种化石是大羽羊齿类植物,距今2.5亿年,在云南曲靖出土。团队观察到,在植物的叶片上,有一种新型的昆虫咬蚀结构,这些咬痕呈对称状排列于叶片中脉的两侧。从形态与大小看,叶片中脉一侧的咬痕总与另一侧的咬痕存在略微差异,而离中脉越近或离叶片基部越近时,两侧的咬痕差异越明显。

曲靖出土!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正在“睡觉”的植物化石 - 天天要闻

现生植物叶片在夜晚合拢后被咬出的“虫眼”。(冯卓 摄)

与大量现生植物进行对比研究后,团队发现,这些化石上的“虫眼”结构竟然与现生植物叶片在夜晚合拢后被昆虫取食留下的结构一致。“因此我们推断,有昆虫咬蚀了正在‘睡觉’、叶片合拢的大羽羊齿类植物。难得的是,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冯卓说。

这一发现,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时间推到了2.5亿年前。

来源:新华社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 天天要闻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 天天要闻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新型光子设备已可以兼顾灵敏与耐用。长期以来,先进光子器件因制造困难而发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学在光学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可扩展制造、灵敏与耐久度兼顾等问题。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闻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寿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那么哪些因素会容易影响到其寿命呢?一 过载与过压当电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压或电流超过其额定范围时,容易造成内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 天天要闻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 连日来,在蔚蓝色的南海北部,我国科研人员在“向阳红10”号科考船上,成功开展了多种类型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科考试验。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及科普机构开展的“深蓝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风吹浪打中,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i3”性能——创新...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 天天要闻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东方红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个科考航次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0日讯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结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 天天要闻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图为在盐池湾湿地生态监测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孵化。(资料图)肃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0日电(呼和巴尔斯 朱倩)近日,盐池湾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湿地生态监测中,再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
数学专业太难?古生物学冷门?听听院士怎么说 - 天天要闻

数学专业太难?古生物学冷门?听听院士怎么说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热门专业该不该选择?如何才能找准人生航向?不妨来听听院士们怎么说。 监制:战钊策划:宋雅娟 蔡琳设计制作:李怡霏(实习)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