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运往中国,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技术已被中国垄断

2022年12月24日23:55:06 科学 1580

稀土元素周期表57-71号的15种镧系元素,加上与它们性质相近的21号钪和39号钇元素的总称,共17种元素。

稀土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轻稀土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重稀土包括: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由于稀土作用大,用量少,已成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到了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电子和新材料领域。


70%运往中国,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技术已被中国垄断 - 天天要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即使开采了稀土,也是要送到中国来加工。2019年,美国稀土矿产量为26000吨,而卖给中国的就达到了19353吨,占到了74%。

很多人说,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稀土的提纯分离技术已被中国所垄断。

稀土分离提纯技术多难

我们要知道,稀土矿最难的不是开采,而是萃取分离提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精心设计出一套化学操作流程,并导出与此相应的一套串级萃取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回流串级萃取新工艺,把稀土分离纯度提高到了创世界纪录的99.99%。利用这套新工艺,原本复杂的稀土生产工艺被彻底简单化,自此,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开始走在世界前列,根本改变了受制于人的困窘局面。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冶炼分离国,稀土企业中,有62%为分离冶炼企业。2018年,中国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为14.58万吨,占全球总供给的85.83%。


70%运往中国,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技术已被中国垄断 - 天天要闻


像“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新技术”、“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稀土新工艺”、“4N级超高纯稀土金属集成化制备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都具有原创性。

而且我们提出并研发出高纯碳酸氢镁溶液皂化萃取分离和沉淀回收稀土的原创性技术,首次将稀土分离提纯过程产生的氯化镁废水和CO2气体低成本回收用于连续碳化、规模制备纯净的碳酸氢镁溶液,代替液氨液碱、碳酸氢氨等应用于稀土萃取分离和沉淀。

除此之外,中国在稀土的提纯分离上,已经研究了多种环保的技术李梅教授团队,凭借“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提取技术”、“大颗粒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开发”等一系列科研成果,采用先分解氟碳铈矿再碱溶独居石的新工艺,大幅降低碱用量,同时在提取稀土过程中回收伴生元素氟、磷、钍,氟以氟化钠回收,磷以磷酸三钠回收。使得中国轻稀土提取分离技术告别三废污染。


70%运往中国,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技术已被中国垄断 - 天天要闻


中国垄断稀土技术

自2011年以来,中国每年稀土专利申请量都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申请速度在加快——2011年到2018年增加了250%。中国公司可以通过专利诉讼和专利封锁等法律策略来破坏或废除现有的非中国专利。江西省稀土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孟庆江曾自豪:“国外开采了稀土也只能送到中国来。”

所以,美国自己不提纯分离系统,并不是环保,而是没有这个技术,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磁材加工等全产业链环节美国都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据2016年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的关于稀土材料报告显示,美国可能需要15年才能建成国内稀土供应链。


70%运往中国,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技术已被中国垄断 - 天天要闻


事实上,随着中国垄断稀土技术,这些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减少中国稀土矿的开采,而是转而进口稀土矿石,做稀土加工产业,也就是从外国进口稀土矿,然后进行提炼,最后出口稀土产品

2014年之前,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量中占比通常都超过85%。之后几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势头。2015年和2016年,上述占比略微超过80%,2017年已不足80%,2018年更是下降至63.16%,2019年继续缩减至60%。到了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在全球的比例降至58.33%。


70%运往中国,美国不加工稀土真是为保护环境?技术已被中国垄断 - 天天要闻


随着中国大幅减产,再加上中国对出口美国稀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美国只能加大开采国内的稀土矿石,2020年美国稀土产量大幅提升至3.8万吨。虽然仍远远低于中国,但全球占比已经提升至15.83%,稳居全球第二名,虽然美国加大了稀土的开采量,但是美国最终还是只能把半加工的稀土矿石运到中国来进行加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 天天要闻

2025年梅雨时间表来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准备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将迎来连绵数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强度大,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因此民间把这段降雨时期称之为“梅雨”,也叫“黄梅雨”,又因高温高湿的特点,很容易导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 天天要闻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闻

@婺城人,发现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华山风光秀丽,岩溶地质景观丰富。近日,专家经过调查,发现金华山上还有丰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罗店镇鹿田村公路旁,竖立着一块“腕足类化石点”的牌子,在这附近山体上,地质专家发现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动物是一类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这套地层主要是二叠纪早期,距今2.8...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 天天要闻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5月13日隆重开幕: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

5月13日,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重量级品牌活动之一,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时代城市安全与应急...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么办?这些知识get一下

编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灾害无情,但正确的逃生避险方法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当灾害来临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云南网推出应急科普专栏,和大家一起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 突如其来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时间就是生命,自救至关重要发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 天天要闻

膜导航系统为外科医生装上“透视眼”,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胃肠外科暨胃肠手术功能保护研究中心新技术应用沙龙上,一款名为DeepGuide的手术导航系统对外发布。该系统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视化难题,使胃肠肿瘤手术的系膜完整率从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术应用沙龙现场。甄晓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中新网嘉兴5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1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这也是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暨浙江主场活动现场。浙江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