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2022年11月03日19:02:26 科学 1210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速度不断加快,北极接连挖出了史前生物的尸体,让人类感到不安。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冻土层中被刨出来的披毛犀

为何他们会感到不安?难道是因为地球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史前生物尸体

此前,人们在融化的冰川中,发现了一具小狼崽的尸体,它保存得非常完好,只缺失了少量的毛发,好似沉沉睡去的小狗。

根据科学家的化验得出结果,这只小狼崽只有3个月大小,并且生活在5.7万年前的冰河时代。

它的死亡也很突然,也许是在迁徙途中,不慎跌入到冰河被冰封在了湖底的永冻层。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狼崽遗体

如果不是北极冰川的融化,人们不可能挖出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史前生物。

无独有偶,北极寻宝人在搜索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只腐坏的冻鸟

这只鸟的外形特征与他们的认知有所不同,于是寻宝人将尸体带了回去,想要卖个好价钱。

最终,这只冻鸟被欧洲的一家生物研究所收购,科学家对冻鸟的基因进行了化验。

检测结果显示,这只鸟是百灵鸟的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约4万年。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百灵鸟木乃伊

它生活在俄罗斯北部的极圈地带,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这只百灵鸟便被封冻在了其中。

其实早在1999年,就有人发现了一头猛犸象的尸体。

它保存得十分完整,相比活物只是略显干瘪了一些,价值相当高。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猛犸象木乃伊

科学家们推测,这头幼象的死是饮水时窒息而死,之后被积雪覆盖,已经被木乃伊化,但内脏完好。

人们在北极圈发现的史前生物遗骸还有很多,不少遗骸的完整度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本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们却为何转喜为忧?

灾难的象征

因为,这些史前生物的遗体频频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信号: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不少在北极冰川之中搜寻猛犸象牙进行售卖的寻宝者也纷纷现身说法,表示自己从做上这份工作以来,就发现北极的冰川面积在不断变小,每年能够探索的区域也在逐渐扩大,这给予了他们更多搜寻象牙的机会。

但是,对于这批寻宝者来说,北极冰川的融化也让他们忧喜参半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冰川融化的速度令人难以接受

因为大量冰川融化对人类来说,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究竟是什么原因,将北极圈的冰冻状态打破?这就要问人类几十年来做了哪些肆无忌惮破坏自然的行为了。

人类开启的潘多拉魔盒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代替手工,能源被人们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机械装置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更大,能源,就是财富,大家被利益熏红了眼。这些能源究竟如何而来?

近代,人们获取能量的最主流方式就是烧煤,但是烧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蒸汽机原理

随着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地球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植物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也在减弱。

大量的温室气体无法被转化,便堆积在了大气层中,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

另一方面,人类生产生活也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空调、冰箱等等。

让人悲哀的是,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逊森林反而成为了排放温室气体的头号地点。

其原因在于,人们在氧气充沛的雨林中进行活动,很容易让一枚小小的火星诱发铺天盖地、难以覆灭的火灾,树木们燃烧后产生各种温室气体。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大火让亚马逊雨林满目疮痍

数据统计,2019年的温室气体总排量约为590亿吨,而亚马逊森林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有15亿吨,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亚马逊森林每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可见,森林对温室气体的作用已经不再显著,全球环境变暖的趋势难以逆转。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两极冰川的融化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2019年美国CNBC电视台报道,格陵兰岛一天的冰川融化量就达到了120亿吨,刷新了历史记录。

而南极的部分巨型冰川已经处于漂流之中,大量的淡水融入海洋,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人类正用自己的双手,将地球的潘多拉魔盒打开。

魔盒里的“恶魔”们

首先,冰川融化会给人类的淡水资源带来损耗。

目前,地球的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2.7%,河流湖泊等地表水源的占比更小,68.7%的淡水都埋藏在冰川,无法被有效利用。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淡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

因此,每一处冰川的融化都是淡水的平白损失。

数据显示,北极在夏季的时候,平均每天的冰川融化量在60亿吨左右,而每个人每天的淡水需求量约为2到3升。

世界人口按照75亿人来算,人们一天需要的淡水只有0.15亿吨到0.22亿吨之间。

如此对比,冰川的淡水流失实在是太让人心疼了,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淡水都利用起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所有人都应为此感到可惜

可惜的是,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因素,人类还做不到。

其次,冰川融化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全球气候变暖以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约为每百年0.1到0.15米,这个数值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呈现爆炸性的增长。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海平面上升假想图

2015年美国航天局称,未来300年内,海平面将会上升1米,这是无法避免的趋势。

2021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究其根本,两极冰川的融化给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致使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快。

根据科学家推算,南北两极冰川全部融化后,海平面将会上升70米。

到时候,沿海城市将会被完全被淹没,许多岛屿不复存在,大量的海水倒灌,对土地造成盐碱化危害。

最后,北极冰川封存的不仅有远古动物,而且还有原始病毒

这些病毒种类多样,生命力顽强,即使被封存在冻土之中几万年,基因链依旧完好。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基因链结构

一旦这些病毒被释放,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此前俄罗斯的某个小村庄就挖出了一具带有炭疽杆菌病毒的驯鹿尸体,病毒很快被传开,导致数千头驯鹿死亡。

病毒扩散到村民身上后,诱发多种症状,一名小男孩儿不幸死在了病毒带来的疾病之中。

好在,山村偏远,病毒没有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去。

北极挖出史前生物尸体,为何人类会感到不安,潘多拉魔盒开了? - 天天要闻

炭疽杆菌病毒的传播

综合来看,冰川融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巨大,在气候环境逐渐发生变化的今天,人类有责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然,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让地球尽可能不那么热。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 天天要闻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该成果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壳-幔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