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瞠目结舌的研究揭示了蟒蛇如何吞噬超大型猎物

2022年10月08日01:18:20 科学 1034

令人瞠目结舌的研究揭示了蟒蛇如何吞噬超大型猎物 - 天天要闻

生物学家布鲁斯·杰恩(Bruce Jayne)测量了一条缅甸蟒能张开多宽的嘴。很多!

缅甸蟒是贪婪的食客,几乎可以吞食任何经过它们的东西——甚至是相当大的白尾鹿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那么,这些滑溜溜的食肉动物可以张开下颚捕食大型猎物的距离是否有限制?也许不是,科学家们最近了解到。

与其他蛇类相比,这些蟒蛇体型巨大,长约18 英尺(5.5 米),重达 200 磅(91 公斤)。然而,一项研究发表在 8 月 25 日的《综合有机体生物学》杂志上(在新标签中打开)发现它们的周长并不是决定为什么饥饿的蟒蛇可以吞食超大号食物的原因。相反,秘密在于蛇的张开嘴——它们能张开多宽的嘴。

辛辛那提大学的生物学家想要测试安乐死的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能伸开嘴巴吃零食的程度。人们普遍(而且错误地)认为蛇可以脱臼或松动下颚来吞食猎物。实际上,一条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从蛇的脑壳或头盖骨一直延伸到下颚,从而使动物能够吞食巨大的蛴螬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辛辛那提大学的生物学家和教授布鲁斯·杰恩 (Bruce Jayne) 告诉 Live Science:“蛇的关键在于它们在吞食猎物的过程中根本不会使任何关节脱臼。” “但它们骨骼之间的关节非常灵活。不像[人类]下巴,它是一块,在蛇中,它是两块。这两块之间是结缔组织、皮肤和肌肉。”

所有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移动的机制,让无毒蟒蛇张开嘴巴并吞没猎物。一旦动物被蛇抓住,蜿蜒的捕食者就会将其长长的身体盘绕在受害者周围,以在将其吞下之前收缩血液流动——无论受害者是死了还是还在呼吸。

科学家们使用一系列不同尺寸的 3D 打印塑料探针测试不同的蟒蛇个体,并使用尺寸越来越大的探针,测量每只动物可以张开嘴的最大量。最大的探头直径为 9 英寸(22 厘米),看起来与橙色的 Home Depot 水桶惊人地相似。只有一条蛇能够张开足够大的口以容纳巨大的探测器:一条重约 130 磅(59 公斤)、长 14 英尺(4.3 m)的蟒蛇。

令人瞠目结舌的研究揭示了蟒蛇如何吞噬超大型猎物 - 天天要闻

在佛罗里达州西南部,一条重 31.5 磅的缅甸蟒正在反刍一只重 35 磅的白尾鹿。

在佛罗里达州西南部,一条重 31.5 磅的缅甸蟒正在反刍一只重 35 磅的白尾鹿。 (图片来源:伊恩·巴托泽克)

“探头足够大,可以放在我的头上,”杰恩说。“为了让您了解那个标本有多大,它太大了,无法放入 5 加仑 [20 升] 的桶中。那是一个很大的桶。”

缅甸蟒在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很丰富,但它是一种入侵物种,会导致当地动物种群大量减少。在这项研究中,生物学家与地区猎人合作,获取已被杀死的安乐死标本,以帮助减少入侵人口。这限制了 Jayne 和他的团队可以在实验中测试的蛇的大小。

“我希望我能得到更大的蟒蛇,因为人们一直想知道的一件事是最大的差距是什么,”杰恩说。“我相信有些人的裂口直径可能高达 30 英寸 [76 厘米]。”

令人瞠目结舌的研究揭示了蟒蛇如何吞噬超大型猎物 - 天天要闻

棕色树蛇与缅甸蟒的比较,显示了每个标本可以吞咽的大小上限。

该研究还发现,仅仅因为蛇具有适应性强的下颚,并不是所有的蛇类都能像缅甸蟒一样张开嘴巴。当生物学家测试棕树蛇Boigaregularis)——另一种以鸟类、蜥蜴和小型啮齿动物为食的入侵物种——的缝隙时,他们发现棕树蛇的长度与缅甸蟒差不多,但体积要小得多,不能像他们更大的缅甸表亲那样张大嘴巴。

“这两个物种之间的规模令人惊讶,”杰恩说。“如果你将间隙与质量进行比较,这两个物种会很相似。但蟒蛇,即使在纠正了这一事实之后,也是更重的蛇,并且仍然有更大的间隙。”

然而,杰恩警告说,蟒蛇可以张大嘴巴,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所有食物都由大型哺乳动物组成。事实上,他们的大部分饮食包括小动物,如兔子狐狸浣熊

“蛇的解剖结构对它们可以吃的东西设定了上限,因为它们不会从猎物身上咬一口,而是将它们整个吞下,”他说。“仅仅因为它们具有这种解剖能力并不意味着它们经常使用它。很多时候,猎物很难捕捉和吞下。我对跟进并了解它们的解剖结构非常感兴趣。”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