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2022年09月16日15:19:13 科学 1688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8亿年后生命逐渐从海洋出现,至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但在这其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在地球上长盛不衰的延续下去。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它们或是被自然灾害逼向灭绝,或是在进化中逐渐淘汰,总之最后都走向了消失的结局。这是否意味着,人类有天也会步它们的后尘?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有人说那些灭绝的动物都没有产生高等文明,只能在自然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而人类发展的科技已经足以我们改变自己的命运,假如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就搬到其他星球,让文明永远延续下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为了证明人类也可以模拟出自然的生态系统,斥巨资建造出了生物圈2号,将4男4女关在了这个封闭系统中,企图复制出一个缩小版的地球生态系统,然而实验结果出乎意料。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生物圈一词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于1875年提出,是地球表面生物以及自然环境的总称,一些学者对人类是否能在外星球建立和地球一样的生态圈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于1984年开始设计模拟地球的生态圈2号。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整个生态圈由亿万富翁艾德.巴斯出资2亿美元打造,它建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部,占地13000平方米,耗费了80000跟钢筋和6000快玻璃,构造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世界为了。模仿地球的生态环境,科学家在生态圈内部投放了四千多种生物,包括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和细菌等,甚至模拟了沼泽、沙漠、海洋、草原等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竣工之后科学家并没有让实验人员立即入住,而是先对植物进行了培养,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使氧气浓度达到了自然界的正常水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91年,科学家挑选了4男4女进入其中,计划在生态圈中自给自足的生活两年。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实验者觉得这里的环境很好,别说两年,八年都没什么问题。然而仅一个月以后,生物圈2号内的氧气浓度开始急剧下降,从原来的21%一直跌到16%,远在安全范围之下。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这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并连带着植物也继而死亡,为了保障实验者的生命安全,不得已之下生物圈开始从外界输入氧气,这才使实验得以进行。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但环境仍在继续恶化,在封闭的环境下,实验者之间的矛盾也接连不断,出现了严重的冲突,更令科学家不解的是,只要停止向实验圈输送氧气,内部的氧气浓度就会每个月稳定下降0.25,他们甚至根本找不到是谁在消耗氧气.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最终原本计划两年的实验,在第21个月的时候被迫终止,此时生物圈2号已经和实验开始之初截然不同,原本的生机盎然变成了死气沉沉,空气也浑浊不堪,大量的动植物都出现了死亡甚至灭绝。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这让科学家意识到,我们似乎永远无法在其他星球上建立像地球一样的生态环境,换句话说,我们永远也离不开地球,而地球的能源总有一天会消耗完,更重要的是地球的环境也在恶化,这样下去,人类走向生物大灭绝已经是未来能够预见的事。

在地球历史上,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其中二叠纪最为严重,约90%的生物永久灭绝,地球的生物发展史几乎是被直接腰斩,从几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可以看出来,它们似乎并不是某个偶然的原因导致的,而是每隔5000万年到1亿年就会周期性发生的事件,而我们距离上一次生物大灭绝恰好过了5500万年,处于第六次大灭绝的周期内。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大部分人认为,全球变暖就是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序幕,回溯过去的五次生物大灭绝,有两次是全球变冷,一次是火山活动,一次是陨石撞击,还没有哪个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生物大灭绝,所以不少人认为,我们就是因全球变暖导致灭绝的主人公。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即便没有因自然环境灭绝,人类也可能走向自我毁灭,生物学家约翰.卡尔霍恩曾制造了一个老鼠的乌托邦,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培育了一批老鼠,并为它们提供无限的食物和水,他本预计这些老鼠在经历繁殖的指数爆炸后会趋于平稳,最后保持在一定的范畴。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前半段一切都在预料内,但到了实验后期,老鼠不再有繁殖的举动,尽管生存空间和食物都非常充足,但老鼠就是不生,当最后一只老鼠死亡时,这个乌托邦的老鼠就全部灭绝了,如今不少国家的生育率都在连年下跌,我们似乎正在走向实验的结局。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无论是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还是人口减少,人类始终都被束缚在地球上,地球有个大大小小的活动,人类就会立刻灭绝,所以目前来看,人类要想让文明一直延续下去,只能不断发展科技,提升文明等级。

失败的生物圈实验,意味着人类无法建造生态循环,只能留在地球 - 天天要闻

等到有能力在星际自由穿梭时,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