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海底发现神秘小孔,排列规律不像自然形成,究竟谁制造的?

2022年09月10日19:21:04 科学 1590

虽然海洋在地球上的面积很广,可以达到71%,但离人类也并不遥远。但是,据许多科学家们表示,我们对海洋的了解,仅仅只有整个海洋的5%。

所以,还有科学家认为,我们对海洋的了解,说不定还没有对宇宙的多。这不,就在2022年7月份,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就发布了一些照片,上面展示了在海洋深处发现的奇怪东西,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大西洋海底发现神秘小孔,排列规律不像自然形成,究竟谁制造的? - 天天要闻

那么,这个画面中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否意味着,海底深处隐藏了某种未知的文明?

就在2022年7月底,NOAA在其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两张任务期间拍到的水下图像。这两幅图像都显示了一条奇怪的线状小孔,而且,它们似乎一直延伸到了很远的地方。

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小孔出现的地方,是在大西洋下超2公里的深处,没有人知道,它们为何在此形成。

当然,很多人并不认为,这些小孔是很早之前形成的。毕竟,虽然我们作为一个陆地物种,对深海了解不多,但我们也知道,由于海水的关系,地面不会完全静止,总会出现变化的。

对于这个发现,大部分人的想法,都可以分成2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孔可能是海底最外层,发生了什么地质事件所致。

大西洋海底发现神秘小孔,排列规律不像自然形成,究竟谁制造的? - 天天要闻

而第二个说法则是,这可能是某种海洋生物的产物。当然了,当我们真的开始想象一个海洋生物,会花大量时间去制作一条笔直的小孔,这显然有些让人无法接受。

毕竟,它看上去毫无意义。不过,也许这也可以暗示,那些小孔并不是动物产生出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些人注意到,这些小孔的周围,还有着小堆的泥土。结果,大家又开始对这是从下面挖上来的泥土,还是从其它地方带来的泥土,产生了争议。

但后来,NOAA提出了“替代”理论:“虽然它们看起来几乎是人造的,但洞周围的小堆沉积物让它们看起来,像是被……什么东西挖掘出来的。”

关于制作出这个小孔的东西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如果,它不是某种海洋生物,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认为是“外星人”。

大西洋海底发现神秘小孔,排列规律不像自然形成,究竟谁制造的? - 天天要闻

虽然我们如今没有科学证据,来证实外星人的存在,但众所周知,我们对海洋的开发并不算太多。我们已经在它上面航行了几千年,但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到,它下面隐藏的东西。

另外,在早些时期,在海洋中也曾被记录到多起“不明水下物(USO)”事件。

比如,就在20世纪50年代末,据报道,日本的一名渔民看到了两个闪着亮光、且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从天空坠入大海,然后就失去了踪影。

60多年后,游轮船长凯特·麦奎(Kate McCue)在社交媒体上一举成名,就因为她拍摄了一个从天而降,最终坠落大海的黑色物体。

在近几年,美国海军也曾多次报道过海上出现了一些不明物体。但最著名的案例,还是那起发生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的奇怪事件。

大西洋海底发现神秘小孔,排列规律不像自然形成,究竟谁制造的? - 天天要闻

1982年,据称一队苏联潜水员在这里进行潜水训练时,遇到了多个接近3米高的“人形生物”。而且奇怪的是,它们身上没有佩戴任何的氧气供应装置,也没有穿潜水装备。

后来,当他们尝试与这些东西对抗时,他们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以超快的速度推到了半空中,重重摔到了地上。

据报道,其中三名潜水员因突然地减压而死亡,另外四名受到严重摔伤。并且从那一刻起,他们不愿意再谈论这次遭遇。

从以上这些例子来看,似乎在我们地球的水下,一直都隐藏着未知的秘密。不过,对NOAA来说幸运的是,在他们的那次潜水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的“USO”现象。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哪怕是NOAA自己也承认,这些小孔的起源,仍然是个谜。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绝不是偶然出现在那里的。

大西洋海底发现神秘小孔,排列规律不像自然形成,究竟谁制造的? - 天天要闻

那个小孔形成的路径太直,孔之间的间隙也几乎完全一致,这里显然是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情。

虽然这起事件,在短期内多半都找不到答案,但它依然值得我们高兴。因为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着手探索海洋更深处。希望在未来,我们还能见证更多“不得了”的东西。

那么,你认为这些东西可能会是什么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