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2022年07月07日07:08:02 科学 1543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7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为小热,虽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伴随着持续来袭的高温天气,将迎来愈加频繁的雷电、降雨天气,盛夏已然启幕,酷暑近在眼前。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小暑过后,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MER小暑 ·天气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则是“高温、干燥”。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小暑节气后,大地少有凉风,而且吹的风还会带着热浪。中国南方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而我国北方地区,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天气干燥。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MER小暑 ·三候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天空如烧炽,大地上不易寻得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壁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即古夏历小暑节气,蟋蟀到庭院中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MER小暑 ·习俗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斗蟋蟀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温风其实是蒸腾的暑气,它丝毫吹不动树上的枝叶。“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古称“促织”,人们在听到蟋蟀的鸣叫后,常常会为辛劳的织女感伤。

晒伏

小暑适逢“天贶节”,“贶”即“赐”,即天赐之节。由于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𪎊”和“炒面”的缘故,故称天贶节。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把长期放置在屋内的衣服、书画等,晾晒在阳光下,使其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

在古代,民间讲究小暑“食新”迎丰收,即小暑过后家家户户吃新米、新面、尝新酒。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南方地区农民会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香喷喷的米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来感谢自然馈赠,庆祝谷物丰收。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此外,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而“黄鳝、莲藕、绿豆芽”则有小暑“三宝”之称,都是清凉消暑之食。

SUM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MER小暑 ·养生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第一关:养阳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教授周端表示,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小暑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专家介绍:“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这就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缘由。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尤其是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情绪。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专家表示,夏季起居作息要有规律,一般是晚上10点至11点就寝,早上5点半至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时节尤其重要。如果休息不好,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第五关:饮食关

中医防病治病的宝书《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有这样精辟的论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体后天的生长,发育,健康与否,皆受脾胃影响和支配。因此,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更不应多食、过食、大食、嗜食、暴食,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对策:适宜夏季食用的蔬菜比如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第六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小暑”小暑至,盛夏始,养生要过六关 - 天天要闻

对策:提倡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就很适合夏季进行。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