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2022年06月29日08:11:06 科学 1591

《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 天天要闻

《青岛日报》版面截图

深海藏有丰富的资源和无穷的潜力,但广袤的海洋就如同一处待开采的宝藏,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我国海洋领域研究专家曾表示,200米以深的海域占地球海洋总面积超过90%,这些海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渔业矿产资源,同时对调控地球系统演变、探索人类生命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人类对深海世界的认识甚至要浅于对月球表面的了解,对深海的探索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因此,我们向“深蓝”挺进的路还很长。

《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 天天要闻

“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对太空的了解。”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琦如是说。

如果想认识海洋、了解海洋,那么首先要通过海洋观测获取数据——这是海洋安全保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保等实施的关键基础。海洋观测技术涉及海洋传感器、观测装备和观测网络等多方面关键技术。但与美欧相比,我国海洋观测技术发展起步较晚。

《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 天天要闻

青岛,青岛海研电子作为致力于海洋观测技术和装备的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获得7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围绕海洋立体观测监测方向,对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专利覆盖。近年来,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日益被“业内”所认可——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多个涉海院所、中国自然资源部下属海洋相关事业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涉海高校,中船重工、中国联通等多家央企合作。

多参数漂流观测浮标是海研电子的主打产品之一,在位于李沧区的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展厅,可以看到公司自主研发的“波浪精灵”。作为浮标,其区别于大众印象中通过锚链固定在水底的大型浮标站,是一个高约80厘米、直径约80厘米的浮标“小精灵”,由316不锈钢浮标壳体、一次性储能单元、北斗GPS定位系统以及通讯系统(北斗、4G、天通、铱星等多种方式可选)组成。浮标“搭载”近海定点观测海面波高、波周期、波向和水温监测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用于沿岸海洋环境监测站波浪观测工作和近岸环境监测工作,测量要素包括海浪的高度、周期、波向等特征值,并可依据测量数据估计海浪功率谱、方向谱等。

《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 天天要闻

“以前,海洋设备偏向进口,这种小型浮标多是从国外购置。我们由算法和材料入手,着力于数据回传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自主研发这款设备,为国内首创。”温琦介绍,投入使用的设备最长已实现18个月的有效观测并还在继续工作,设备最远到达太平洋夏威夷海域的北端。

温琦说,企业涉海领域设计推出的产品已有200余个。在这些产品中,既有全国首套能在水深6000米以内的海底长期连续工作的深海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此观测系统获得山东省首台(套)关键技术装备,也有全国首台浮标用无人值守绞车

《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 天天要闻

“海洋给我们提供了最早成长的沃土,这里有足够稳定的成长空间。下一步,我们要寻求更大的市场去拓展,就要去向第一产业迈进。”温琦所说的更大空间和市场,指向的是耕海牧渔的“智慧水产”领域。

在温琦看来,企业致力于“智慧水产”将在更广大领域深耕海洋。“我们的优势是传感器,这可以应用在海洋牧场等领域,为其进行相关数据的观测提供数据支撑。”温琦介绍,比如企业研发的营养盐传感器产品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果,由中科院与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以及时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以往监测营养盐数据,需要人工取水后到实验室进行试验。而这台设备完全模拟手工法操作,将其投放到监测水域,即可实现设备自动化试验,并同步传回试验数据。值得一提的是,仅1台仪器可同时高质量完成亚硝酸盐、氨氮、硅酸盐等5种营养盐的原位在线监测。

《青岛日报》头版关注!青岛海研:迈出“数读”海洋的关键一步 - 天天要闻

这些年,基于企业不断研发、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涉海产品,企业营业收入年增长率达到80%,去年营业收入近亿元。作为一家高成长性企业,时下,海研已入选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温琦为企业确定5-6年时间上市的“小目标”。而其更为远大的目标,则是要做基于漂流浮标的数据服务。

温琦说,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普及,加之海研自主研发的传感器,企业计划通过逐年递增的方式,最终实现全球3万套以上漂流浮标的投放——这接近于在大洋上实现每150公里的网格观测,由此建立起漂流浮标观测网,为相关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助力其实现更精准的预测预报。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5月19日,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在全省同步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各地通过开展生态徒步行、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左一到左五分别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杨燕青,中国...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据 NHK 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 AI“发明”的设备是否能获得专利一事作出裁决 —— 以“发明人必须是人类”为由,裁定不为其授予专利。据报道,居住在美国的原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的设备申请专利,发明人的名字却是“自主发明本产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专利局就已经...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天天要闻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在5月18日举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抗量...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创始人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植入手术。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 天天要闻

聘科学家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还能做些啥?

图说:科学大咖接过聘书,采访对象供图(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节今天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启动。启动仪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学家等收到了特别的聘书——他们将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担任“科学副校长”。他们中,既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长李昕、复旦大学希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