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2021年09月27日22:58:11 科学 1894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截止到2019年一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也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截止到现在,一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诺贝尔奖章

1、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5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4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与李政道的合作。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杨振宁先生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次年(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当时35岁。由于杨振宁是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所以他获得诺奖的时候还是中国人。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前往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55年,年仅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1956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当时31岁。由于李政道是在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所以他获得诺奖的时候也是中国人。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李政道先生

2、丁肇中,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在他出生两个月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随母亲回到国内,但当时的中国战乱频繁,他一直没能接受传统的教育。1948年丁肇中随父母去了台湾,195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并获得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丁肇中先生

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并将其命名为“J粒子”,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丁肇中和里克特,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丁肇中时年40岁。而他本人也是多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和多个大学的荣誉教授。

3、李远哲,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1936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小学到硕士阶段都是在台湾完成的,1962年,李远哲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获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他对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应动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李远哲先生

1986年,李远哲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个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当时李远哲50岁,1994年,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他本人也是多个国家的院士。

4、朱棣文,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194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7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就职。1997年,朱棣文因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与他一同获得诺奖的还有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朱棣文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文曾在美国政府中任职,他曾出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这是其他诺奖获得者不曾有过的经历。

5、崔琦,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1939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早年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1958年赴美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98年,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因为崔琦在此之前已经加入美国国籍,所以他虽然出生于河南但是他已经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第六位获得诺奖的华人。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崔琦先生

6、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幼年时期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对戏曲、写作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他又接触了大量的外文著作,在家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高行健逐渐走向了文学之路。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高行健先生

2000年,高行健凭借其小说《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已经在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所以他获奖时已经不算是中国人,但是他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

7、钱永健,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是钱学森先生的侄子。1968年,16岁的钱永健获得“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一等奖,此奖项又称“少年诺贝尔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时,钱永健利用化学技术发明出了有机染料,与钙质结合时会戏剧性地改变荧光。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钱永健先生

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三人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2016年钱永健去世,享年64岁。

8、高琨,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琨,1933年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金山区),中学毕业后高琨前往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学习,1965年高琨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高琨先生

高琨在光纤方面造诣很深,也是凭借光纤方面的研究获得诺奖,因此他又被称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2018年高琨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9、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到农村劳动了7年,1976年参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2月,由他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2012年,莫言凭借它众多的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莫言先生

10、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名字出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1972年她成功地提取出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因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所以获得了拉斯克奖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她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屠呦呦女士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7年1月9日她获得了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小结:

迄今为止,一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有6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是华人界的骄傲。值得我们的敬佩,他们也向我们证明了华人尤其是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及科研的飞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首位华人诺奖候选人却是伍连德,他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文学大师沈从文也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唯一的汉学家马悦然曾透露,如果沈从文没去世,那么他会拿到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可是他在1988年诺奖颁发之前去世了,而诺奖的一个规定就是不授予去世的人。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