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2021年09月18日20:16:12 科学 1880

在天上呆了三个月之久的神十二宇航员回家了,赶在中国团圆佳节中秋之前安全着陆。细心的网友发现宇航员无论是着陆出舱,还是新闻发布会上,都是坐在椅子上完成的。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思考:都说军人各个都是国防身体,而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必定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佼佼者!为何全国人民见到的英雄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状态,是空间站工作太劳累,还是它们耍大牌?

失去重力影响与必要运动量,国防身体也会衰退成老年人“脆骨头”和“肌无力

各位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偶尔睡久了一下起床站立时,会感觉身体没力气、站不稳呢?

其实宇航员也是一样,在极端失重情况下呆了三个月之久,平常各种动作不需要克服自身及物体的重力,人体肌肉自认为它存在的意义不多了,便开始退化,并且这个肌肉萎缩过程是非常快速的。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废用性肌肉萎缩

就算在地球上,如果一个人腿粉碎性骨折了,打上石膏恢复3个月以上。等到拆下石膏时,也会明显看出伤腿因为限制运动而肌肉明显萎缩;瘫痪卧床的患者大多身形消瘦,也是源于全身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看得出来,看不见的骨骼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站立、走路变得不费力气,这并非好事。负重、抗阻、超负荷和累积的运动可以产生骨效应,而失去了这些影响后,宇航员的骨质将快速流失。这些在地球上能产生的骨效应,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加骨量、成年人获得并保存骨量、中老年人减少骨丢失。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为了减小骨骼、肌肉的退化,宇航员也是每天有健身的

国外研究发现,职业网球运动员从儿童时期即开始参加运动,运动侧骨量较非运动侧骨量增加40%。我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举重运动员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妇女。另一些研究提示,运动可能对刺激部位的骨骼产生明显的局部效果,并且在适宜运动负荷下,运动强度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力量性运动项目对骨密度的影响较耐力性运动项目明显,力量性运动主要是指一些负重活动。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三名宇航员,聂海胜57岁、刘伯明55岁、汤洪波46岁,本已经处于骨质开始流失的年纪;又身处此种极端不利于骨质健康的环境,并且出征三个月之久,骨质快速流失。绝经期妇女是骨质流失最快的群体,也是最易患骨质疏松的群体;而宇航员在太空骨质流失的速度,相比于绝经期妇女也可谓是“天上一月,地上一年”。三名宇航员太空呆三个月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绝对是比大多数老年女性朋友还严重的。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所以,阔别地球已久的三名宇航员,虽然三月前还是国防身体,但现在骨骼与肌肉状态却如同80岁的老头;更何况身上还穿着40斤左右的航天服,一步不稳是会把三个“老头子”摔成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者大多数发生骨折时并不需要剧烈的暴力,常常只是轻微的外力,提取重物、坐车颠簸、打喷嚏或者腰部的突然扭转等不经意的伤害都可能引起骨折。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严重骨质疏松,打喷嚏也可能骨折

此外,因失重导致心脏供血功能减退、体液流动重置、颅压增高等身体变化,都暂时不允许他们稍长时间的站立和运动。

身体器官“用进废退”,正在衰老的中老年朋友也应动起来

说到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大家都较容易接受饮食和药物的治疗,却往往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许多老年朋友因为骨骼、肌肉的自然衰老,出现不同程度关节不适、体力下降的情况,就逐渐开始抵触一些体力活动,甚至出门逛个超市、散步都怕耽搁年轻人的步伐。殊不知,人体器官如同机器一般“用进废退”,就算在“即将报废”的年限也要保持日常活动,否则“报废”得更快。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不同人群通过运动提升骨密度的方案是有差别的,个体锻炼过程中还应进行阶段性调整运动强度、运动量。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人群:主要以有氧运动、传统养生运动为主,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及抗阻力量训练为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防治方案,可分为3个阶段。

初始阶段(第1~3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3天,每次20~40分钟;初级阶段完成且骨量流失停止或减缓的患者,进入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第4~9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3天,每次30~45分钟;中级阶段完成且骨密度增加、骨量不再减少的患者,进入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第10~12个月):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4天,每次30~40分钟。这一阶段除了有氧运动及养生项目,也可选择一些低强度抗阻力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髋部前屈、后伸、外收内展,每个动作3组,每组8~10次。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严重骨质疏松者避免脊柱前屈动作

运动前最好进行体检确定是否适宜上述运动项目,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应避免脊柱前屈动作及高冲击力项目。每次运动以不产生疲劳或轻度疲劳为宜,每次运动前后各做10分钟的热身运动及放松运动。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40岁以上人群宜选择符合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走跑交替、登山、中老年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和广播操等。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骨折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主要集中在腰椎、四肢长骨近端和远端等处)的专项肌力锻炼,以加强肌肉对骨骼产生的牵张力和对骨强度的影响作用。即使长年卧床的患者,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以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收缩活动。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不妨常伸伸腰、踢踢腿,活动活动肢体,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

总结

不要再认为航天员身上只有荣耀,他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消耗着青春去完成未知的人类探索工作!当然,他们出舱时的虚弱也隐藏在了他们的笑脸之下。从宇航员的不易中我们更应受到启发:身体器官很机智,你懒得用它们,它们也会变懒、变弱;你正确地锻炼它们,它们才会强健,你才会变得更健康!所以,朋友们,不妨离开沙发、椅子、床铺,多多运动、多多健康!

宇航员骨质流失“天上一月,地上一年”,骨骼保持负荷才老得慢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