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D炎症性肠病合作者运用GBD数据库:

0.9/Q1,GBD炎症性肠病合作者运用GBD数据库:1990-2017年全球、区域和国家炎症性肠病负担195 个国家和地区



序号

内容

详情

1

研究背景

IBD 是无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超 680 万人患病,多在青壮年确诊,影响生活且消耗社会成本。曾被认为是西方特有的疾病,过去二十年发达国家发病率达平台期,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发病率快速增长。中国因对 IBD 认识晚,患病率和发病率曾较低,且疾病负担研究少,缺乏全国性登记系统,前瞻性研究零散,只报告了部分地区短期内发病率。

2

研究方法

利用最新的 GBD 2019 数据,对 1990 - 2019 年中国 IBD 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YLDs、YLLs 和 DALYs 分性别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并预测未来 25 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3

研究结果(1990 - 2019 年)

- 患病率:女性从约 10.7 万(95% UI 8.8 - 12.7)增长至 42.7 万(95% UI 36.6 - 49.8),男性从约 13.3 万(95% UI 11.0 - 16.0)增长至 48.4 万(95% UI 41.1 - 57.1)
- 发病率:女性从 1.20 每 10 万人(95% UI 1.02–1.42)增长至 2.65 每 10 万人(95% UI 2.29–3.08);男性从 1.72 每 10 万人(95% UI 1.44–2.05)增长至 3.55 每 10 万人(95% UI 2.88–3.88)
- 死亡率:逐渐下降
- DALYs:基本保持不变,男性和女性的 IBD 疾病负担指标变化趋势类似,但男性的负担更重。

4

研究预测(2020 - 2044 年)

- 发病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在 2030 - 2034 达到稳定,届时女性约为 3.10 每 10 万人,男性约为 3.74 每 10 万人;新发 IBD 人数持续上升直至 2030 - 2034 年达平台期
- 死亡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轻微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但 IBD 相关死亡病例自 2020 年将逐年递增,源于既往确诊患者的老龄化。

5

研究结论

过去 30 年中国 IBD 患病率和发病率快速增长,但致死性负担降低。中国目前处于发病率快速增长期,预测 2030 年左右进入患病率指数增长期,该时期发病率稳定甚至降低,死亡率低,患病率上升。因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及 IBD 发病率攀升,中国未来将面临巨大 IBD 负担,呼吁卫健决策者、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协作,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