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多变,老人小孩易生病怎么办?
记者 张卓
寒露已过,昼夜气温变化大,患上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的患者居多。据了解,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季节性疾病引起,前来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人数增加许多。为此,医生提醒:注意添减衣服,饮食有节,加强运动。
小孩生病 家长心累
10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看到,科室坐满了等待就诊的患儿和家属。
市民邹女士告诉记者,家里两个小孩都生病了,晚上咳嗽不停。她表示,每年这个季节好像都会这样,入秋以后冷热交替,就比较容易引起这样的情况。
“气温猛然间变化,由热到冷,猛一下小孩子顶不住。” 另一位市民陈先生则表示,孩子刚满周岁,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孩子无法适应,稍微增减衣物不及时就感冒发烧,大人十分着急。
“最近这几天昼夜温差较大,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感冒。” 据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师刘侠君介绍,儿童就是季节性发病群体,由于儿童呼吸道免疫球蛋白还未发育好,免疫系统也没有完全建立,对外界的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尤其在冷空气来临时,儿童的上、下呼吸道较易感染。
“考虑到家长着急的心理,就诊的人数很多的话,医院会增加人手进行就诊,减少病人等待的时间,避免聚集和扎堆。”刘侠君介绍道,近几天,气温反复,前来就诊的儿童增多,大多出现咳嗽、鼻塞、咽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医院也根据门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医生坐诊时间,满足前来就诊的病人。
刘侠君提醒,儿童感冒发烧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能大意,特别是要警惕流感病毒。“流感和感冒症状很像,但是症状较重,儿童又是流感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小于5岁的儿童,他患流感以后一定会出现下呼吸道的感染,比如出现流感肺炎;还有其他型的并发症,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等这些并发症。”
心脑血管病“秋闹” 老年人要注意
天气变化影响的不仅是小孩,不少老年人的老毛病也犯了。“我们科室最近患者特别多,老年人来看急性上呼吸道、冠心病、高血压的居多。”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罗海军说,这两天医院的急诊病人收治量明显增多,多以老年患者为主,跟天气变化有很大关系。他表示,老年人适应不了低气温,从而诱发了疾病,常以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哮喘等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为主。
罗海军说,近段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此时是过渡性季节,秋季的寒暖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防不胜防。随着气温的下降,心脑血管极易出现收缩,引起心脑供血不足,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因为血管硬化严重,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极易造成脑血管不断舒张、收缩,引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并发症。”罗海军特别表示,前段时间我市气温骤降,老年人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最主要的是应注意防寒保暖,这是中老年人避免秋冬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办法。”罗海军告诉记者,防寒保暖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可以预防感冒以及肠胃疾病的发生。
医生建议: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抵抗力
罗海军还提醒,近段时间气候变化反复,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市民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营养,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心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如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他建议,除了做好保暖驱寒外,还给要管住嘴、迈开腿和合理用药。“首先要控制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糖,营养搭配合理。其次就需要保持适当运动量,让心脏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
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此类人群一定要遵医嘱坚持规范用药,避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波动,同时,还要通过定期监测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依据指标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物或治疗方案,预防病情加重。
对于儿童,刘侠君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交叉感染风险高的地方。孩子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治疗。同时要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里要多通风、勤洗手,补充营养,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如果孩子近期是在感冒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接种疫苗,如果感冒好了之后,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刘侠君表示,接种疫苗仍然是经济又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很好的防止孩子得肺炎或者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同时,市民在这个时期要注意饮食,注意添减衣服,保持室内通风,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流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