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2025年06月09日14:03:11 健康 1028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都认为"早睡早起身体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健康法则,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65岁以后,我们的睡眠规律和需求确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很多老年患者经常抱怨说自己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这种变化很可能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不必然代表健康问题。

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来说,睡眠质量比严格遵循"早睡早起"更为重要。大脑认知功能研究显示,老年人的昼夜节律周期往往会前移,这使得许多老人不自觉地会比年轻时更早入睡和更早醒来。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张明教授团队对32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的长期跟踪研究表明,超过68%的健康老年人睡眠时间会自然缩短,平均每晚睡眠时间比中年时期减少约1-1.5小时。

关于老年人的睡眠,最重要的不是刻板地坚持早睡早起,而是尊重身体自然变化,保持规律性,并注意以下三个核心要点: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第一要点是建立个性化的睡眠时间表。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差异,强行要求所有老年人都遵循同一睡眠模式并不科学。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老年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老年人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睡眠计划,关键在于保持相对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而非机械地追求"早睡早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强行调整习惯了晚睡晚起的老年人去遵循"早睡早起"反而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焦虑情绪。

老年睡眠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比固定在某一时间段睡觉更能有效预防认知功能下降。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多数老年人确实会经历睡眠结构变化,包括深度睡眠减少、入睡困难增加、夜间醒来次数增多等。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约57%的65岁以上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但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确实需要医疗干预,其余大多属于正常的年龄相关变化。

第二要点是重视睡眠环境的优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会有所增加。南方医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的睡眠环境研究成果显示,对于65岁以上人群,睡眠环境的舒适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睡眠时间点更为显著

适宜的温度(最好在18-23℃之间)、湿度(40%-60%)、光线(完全黑暗或使用微弱夜灯)和噪音控制(不超过30分贝)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很多老年人在夜间频繁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睡眠维持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干扰、噪音干扰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常见环境因素。合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王主任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改善睡眠环境的老年人组比单纯调整睡眠时间的对照组睡眠质量提升了38%。

第三要点是注意睡前活动的选择。在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对咖啡因酒精等物质的代谢能力下降,这些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对睡眠的干扰也随之增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睡眠研究室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对咖啡因的敏感度比年轻人高出约30%,同量咖啡因在老年人体内的半衰期平均延长1.5小时。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刘主任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1800名老年人为期两年的睡眠质量追踪发现,睡前两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其睡眠潜伏期(从躺下到入睡所需时间)平均缩短了18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减少了1.3次。

这项研究还指出,晚餐后适度的散步活动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但睡前一小时内的剧烈运动则可能起到相反效果。

老年人独特的睡眠需求与生理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元数量减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水平下降,这导致深度睡眠阶段缩短,浅睡眠增加。

北京协和医院睡眠中心张医师解释说,这种变化类似于收音机信号变弱,导致老年人更容易被外界干扰唤醒,也更难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许多老年人担心自己的睡眠问题可能是疾病信号。确实,某些睡眠异常可能预示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当老年人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及时就医:持续两周以上无法入睡或维持睡眠;每晚睡眠中断超过5次;醒后感到极度疲惫;白天嗜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睡眠伴随异常行为如大幅度肢体运动、尖叫等。

对于轻度睡眠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王教授建议,老年人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冥想放松训练、循序渐进的肌肉放松法等。

研究证明,定期参加太极、气功等传统运动的老年人睡眠质量显著优于久坐不动者,这类活动不仅有助于调节身心,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减少夜间腿部不适。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老年人使用安眠药物需要格外谨慎。中国老年学会睡眠研究分会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使用同剂量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中年人群高出2-3倍。

常见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在老年人中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平衡能力减退、跌倒风险增加等问题。老年人若确实需要药物辅助睡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选择更适合老年人的药物类型和剂量。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老年睡眠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近期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部分老年人,分段睡眠(即夜间睡眠加午间小憩)的模式可能比连续8小时睡眠更为健康。这种睡眠模式更接近人类在工业化前的自然睡眠习惯,可能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65岁后的睡眠健康不应简单地以"早睡早起"作为唯一标准。尊重身体自然变化,保持规律性,优化睡眠环境,注意睡前活动选择,才是维护老年睡眠健康的科学之道。

当我们能够摆脱对固定睡眠模式的刻板追求,以更加个性化、科学化的方式关注老年睡眠健康时,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睡眠,健康老龄"的目标。

“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3点 - 天天要闻

参考文献:
[1]张明,李健,王苗,等.中国城市老年人群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关系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3):289-294.
[2]刘伟,陈光,吴晓燕,等.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非药物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02):412-41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闻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别嫌我冲!”走得快,似乎是一种动力满满的状态,而走得慢,则给人一种悠闲、从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诉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响寿命,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有研究显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 天天要闻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因为胃部手术后长期饮食受限,导致胆汁代谢紊乱,60岁刘大叔胆囊里竟塞满了199颗结石!刘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过手术。然而,近期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剧难以忍受,这才匆匆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 天天要闻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显示,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且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和住院负担。痛风在国人中发病率不低,且湖南、广西柳州最高。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该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万30~79岁成年人数据,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