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2025年05月27日18:24:02 健康 103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血压现在控制得挺好,是不是天热了就不用管那么严了?”

一个看起来精神还不错的退休司机询问。他的体型偏胖,戴着草帽,衣服领口湿了一片,刚从菜市场回来。他觉得自己血压不高就说明一切正常,夏天天热了,血管扩张,就更没啥事。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夏天对高血压人群来说,不是一个“安全期”

气温升高确实会让血管舒张,血压可能暂时下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身体的代谢、体液、排汗、饮水行为在夏季全都变了,真正需要管的不是数字,而是背后那些被忽视的小事。

一旦疏忽,夏季反而是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高发期。真正麻烦的不是血压高不高,而是身体调节能力跟不跟得上环境节奏。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先说盐的问题。控制盐摄入是老生常谈,但很多人对“盐”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味觉上。

觉得咸了才是盐多,淡了就是盐少。这种判断标准在夏天特别容易失效。

天热了,汗流多了,人就会觉得口淡,吃东西不自觉地会加重口味。还有不少人以为出汗就意味着流失了钠,所以可以放心吃点咸的补回来。

但身体流失的是钠不假,可那只是局部调节的一部分,不代表肾脏和血压系统能接受大量钠回流。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高血压人群的身体,本身对钠的调节能力就下降了,一旦钠摄入过多,就容易引起血容量增加,让血管承压升高。

夏天这种变化来得特别快,可能上午血压还稳得住,下午就开始头胀、心慌

更麻烦的是,一些隐藏盐摄入在夏天格外多,比如各种咸味零食、冷面调料、腌制小菜,表面看起来没啥,但加起来每天的钠摄入量早就超标。

高血压人群在夏天如果不对盐的摄入做重新审视,就很容易因为一个“咸味冲动”把血压重新推高。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再说运动的事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停下日常锻炼,觉得天热了,多出汗、心跳快,容易中暑,还是坐着凉快。其实这是个误判。适当运动本来就是高血压最核心的控制手段之一

运动不只降压,它还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钠钾平衡、增强心肺调节。夏天不运动,身体代谢节律就会乱掉,结果不是身体更稳,而是反而更难调控。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高血压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血压值本身,而是调节系统的僵化。

运动是唤醒这个系统最有效的刺激

很多人以为停几天运动没什么影响,但在气温高、湿度大、睡眠紊乱的夏天,身体对环境的耐受力下降,如果少了运动刺激,血压调节的“惰性”就会变大,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情绪波动、饮食失控,血压就会一下子冲上去。

有人甚至在停运动两周后,血压直接回到用药前的水平。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当然也不是鼓励夏天盲目运动。

关键在于选对时间、选对方式。清晨或傍晚、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做些轻中度有氧就行,没必要跑步。

关键是把这个动作维持住,让身体记住节律。比起吃药、比起控盐,这种长期自律的养成,对高血压管理来说反而更稳固。问题就在于,很多人缺的是这个“记住”。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再讲饮水这件事。它在高血压人群里的重要性被反复忽视。夏天出汗多,水分丢失大,血液粘稠度也容易升高。

表面看是水少了,实际对心脑血管系统来说,就是负担增加了。身体脱水时,血压可能看着低,但实际血流阻力增大,脑供血下降,心脏负荷增加。

很多高血压人群在夏天会出现头晕、乏力,其实并不是血压波动太大,而是水摄入不够,身体血容量不足。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还有一种常见错误是“口渴才喝水”。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等口渴再补水是晚的。

那时候身体已经出现应激反应了,水的补充跟不上需要,反而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让血压波动更大。

更糟的是,有些人怕多喝水会让血压升高,就主动减少喝水的频次,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让血压下降,但长期看会损伤肾脏,导致调节能力持续下降。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还有一点是饮水方式的问题。有人一整天喝不几口水,到了下午猛灌几杯这种集中补水方式对心脏是个冲击。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少量多次,平均分布。很多研究都指出,高血压人群的饮水结构比饮水总量更关键,自律决定稳定性,而不是数量。

甚至可以说,身体对水的利用效率,是决定夏季高血压波动的一个重要隐性指标。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其实这三件事说出来都不新鲜,但之所以每年一热就被反复提起,是因为每年都有人在这三件事上栽跟头。

很多人觉得血压能靠药物压下来,就说明一切都可控了。但血压不是数字,它是身体对外界的反应状态。只看数字,不看行为,控制结果早晚会出问题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这三件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系统工程。

要控制盐,就得重新思考整个饮食结构,不能靠“不放盐”就了事。要维持运动,就得对时间、气候、体力都有节奏感,不能靠热血和意志力。

要科学饮水,就得和作息、食物、排汗量一起计算,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这些事不能临时抱佛脚,也不能凭经验操作,它们考验的,是对身体节律的理解能力。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很多高血压患者其实对病没什么感觉,平常该吃吃,该喝喝,一查数字偏高才紧张几天,然后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这种“数据驱动型”健康行为不适合慢病管理。真正稳得住的人,靠的是细节上不松懈,是在没有症状时也坚持做正确的事。

高血压这个病,不疼不痒,但一旦出事就是大的,脑梗、心衰、肾损伤,哪个不是被“没事”的想法拖出来的。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关于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罗晓琴 詹俊鲲.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安稳度夏,保健医苑,2024-07-05

医生多次警戒:夏季即将到来,高血压患者最怕这3件事,多多注意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直播大医生:从“骨”开始 守护“髋”健康 - 天天要闻

直播大医生:从“骨”开始 守护“髋”健康

骨折,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问题,但有一种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它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什么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为什么它如此危险?如何预防和应对这种骨折呢?健康难题,直播大医生为您一一破解。5月30日下午3点,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曹斌与您相约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融媒体...
端午将至,粽子美味莫贪多 - 天天要闻

端午将至,粽子美味莫贪多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熊静随着端午节临近,软糯香甜的粽子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老年病科十三病室副主任余慧提醒,粽子虽美味,但食用不当,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诸多隐患,老年人更需
中高考在即,中医妙方助考生缓解身心压力 - 天天要闻

中高考在即,中医妙方助考生缓解身心压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杨琦 朱文青中高考季即将到来,广大考生们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不少学生因压力大出现焦虑、失眠、用脑过度、疲劳等身心不适。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童中医门诊专家建议,不妨试试针灸、头疗、刮痧、药枕及中药调理等传统疗法,
走进社区的义诊,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 天天要闻

走进社区的义诊,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湖南日报5月29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吴清怡)每年5月29日,是全国爱足日。当日,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手足显微外科团队走进长沙市五里牌社区,开展主题义诊,为市民送上专业的足部健康关怀,帮助更多百姓了解自身足部健康
张涤:坐诊30年,要做一个“民”医 - 天天要闻

张涤:坐诊30年,要做一个“民”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肖君臻 王鑫“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诊区比平日更加繁忙。5月29日早上7点多,张涤的诊室外已坐满了怀抱孩子的家长。
首届问止不小私塾“儿童中医冬令营”闭幕,助力儿童走进中医世界 - 天天要闻

首届问止不小私塾“儿童中医冬令营”闭幕,助力儿童走进中医世界

近日,首届不小私塾儿童中医冬令营在2024年12月28日、29日的深圳,2025年1月11日、12日的北京圆满落幕。不小私塾是由问止中医发起的面向10至15岁青少年的免费中医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化传授中医知识,为未来中医领域培养幼苗,助力中医文化的复兴。问止不小私塾的理念是:为未来中医留火种,为百世中医育人才。此...
震撼!“不要学医”登上热搜,73%医生后悔学医 - 天天要闻

震撼!“不要学医”登上热搜,73%医生后悔学医

随着2025年高考的临近,近期“不要学医”这一话题意外地登上了热搜榜。众多医生和家长明确表达了反对学医的立场,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声。山东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外科副主任医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发出警告:慎重选择医学专业。
谚语“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今天我们还要遵守吗? - 天天要闻

谚语“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今天我们还要遵守吗?

“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是一句反映农忙时节的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芒种节气后夫妻短暂分床睡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谚语还适用于我们当代生活吗?一、千年农谚的起源明代的《农政全书》里提到的“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这一谚语,最早可追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