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网上有个梗:“一生都很关键的中国人”。
每到一个阶段,我们总被告知:关键时刻,千万别放松!
上学很关键,一懈怠就输在起跑线;工作很关键,一不小心就完蛋。
且不说一些人生大事,就连日常的吃喝拉撒,都不敢掉以轻心。
如此小心翼翼地活,压抑久了,碰上点事儿就容易崩溃。
其实,不止咱中国人。
美国心灵导师迈克尔·辛格,就在著作《清醒地活》中写道:
“为了确保顺利,紧张忙碌,内心紊乱,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作为世界级冥想大师,迈克尔·辛格发现:
“人的情绪,由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爱以及不安全感构成。”
你越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越容易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痛苦迷茫。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拿“注意力”去喂养它。
只要不回应,所有的紧张、难过、悲伤、愤怒……都会慢慢枯萎。
迈克尔将毕生探索的经验,浓缩进了《清醒地活》这本书。
如果你也常常紧绷焦虑,这本书或许是你的救赎。
1
太紧绷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书里,作者先讲了个小故事。
一天,有个人的胳膊扎入了一根刺,碰到就疼。
但这人不去拔刺,而是想尽办法不被碰到胳膊上的刺。
他睡觉,不敢翻身;吃饭,不敢乱动。
最夸张的是,因为这根刺,他甚至不敢出门。
一会儿怕有人撞到他,一会儿怕行动上的不便。
总之,自从胳膊被扎后,他就紧张得不得了,甚至做梦,都梦见胳膊血流不止。
慢慢地,焦虑与恐惧霸占了他的全部生活,他整个人毫无快乐可言。
作者说:害惨他的,根本不是刺,而是内心的紧张。
他进一步分析道,这世上有很多刺,你左右不了它们会不会刺痛你。
就像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碰上麻烦事,遇到乱七八糟的人。
倘若太敏感,总是担惊受怕,不等外界如何,我们就先把自己折腾死了。
书里,有个“响尾蛇之喻”。
想象一下,你正漫步于田野,欣赏眼前美景。
忽然地,你听见身后响起“嘶嘶声”。
转身一看,一条响尾蛇正盯着你。
你落荒而逃,跑出去很远,早就不在响尾蛇视野内了,但仍心有余悸。
从那之后,“嘶嘶声”从你心里不断发出,害得你像受了惊的马,再也无法平静。
作者说,人的恐惧、焦虑好似这“嘶嘶声”。
你不放松下来,就会有响尾蛇一直跟着你,直到压倒性的情绪袭来。
书里有句话:如果总是不安,人就是迷失的灵魂,终将坠入地狱。
生活本应像在旷野中驰骋,来去自如,随性而活。
可一旦思虑过多,前怕狼后怕虎,你就会错过很多。
人活一世,再也没有比自我恐吓,更难熬的事。
把自己从紧绷中解放出来,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2
放松下来,人生难题迎刃而解
作者本人,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
当年,他从佛罗里达大学经济系毕业,本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可现实异常残酷。
他不仅遭逢婚姻变故,还三番五次投资失败,沦为无业游民。
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吓破了胆”。
之后几年,他都蜷缩在破旧的出租屋蹉跎度日。
然而,就在某一天,他脑子里跳出一个声音。
这个声音指引他走去山林,去冥想,去参悟。
在书里,作者写道:我寻着声音,义无反顾地走入密林,日复一日地练习冥想。
整个过程,他彻底放松下来。
他打开心灵的大门,任由回忆、思绪、情感如细流般流淌。
起初他仍是紧张,不敢面对内心的一切,生怕被各种情绪吞噬。
但当他释放出所有的不甘、委屈、悔恨,却很意外地发现:“这些可怖的感受,并没有把自己怎么样,它们来了又走,放过了我。”
有了这样神奇的体验,作者这才明白,放松下来,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此番顿悟,让他像变了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变得十分松弛。
下山后,他开设瑜伽班,办禅修舍,做心理咨询,还写书。
当然,过程中仍有阻碍,误解和质疑也颇多。
他自己也会烦躁、焦虑,产生各种情绪。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不再对抗,更不会紧张,而是允许一切发生,接纳所有降临。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他走出了阴霾,成为今天人人崇敬的冥想大师。
在书里,他反复阐明一点:
允许一切发生的“一切”,不单是外面的事,还有你内在的感受。
不要去“控制情绪”,而是给情绪自由,允许它发生、来临、远去。
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就没什么事能引起心中波澜。
紧张,是被动防御;放松,才是主动掌控。
因为,你给情绪自由的那一刻,你才是自由的。
把自己活成一条河,所有情绪就只是流经。
它们飘过你的内心,你没有被霸占,你还是你。
与情绪安然相处,你就不会再害怕生活里的任何难题。
3
内心越强大,情绪越松弛
50年前,作者创立了一家冥想中心。
时至今日,被他启发、引领和治愈的人,高达上百万。
而他唤醒觉知的方法,更是经得住时光的检验。
尤其是这本《清醒地活》,浓缩了作者毕生智慧。
他深入浅出地,教给我们如何抵达最深层次的放松。
我从中得出几个办法,今天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别对抗,我们只做情绪的观察者。
每当紧张焦虑时,我们的脑子里总会有各种杂音。
孩子成绩不好,将来可怎么办?
甲方还不满意,领导肯定得找我!
身体总有不适,我不会得大病了吧?
朋友又来借钱,到底借不借呢?
这些声音像一根根绳索,把你拽进各种情绪:忧虑的、烦躁的、悲观的、纠结的……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反抗,但结果就是,越挣扎心绪起伏越大。
作者说,要第一时间跳出来,想象有个“你”,从“自己”中分出来。
像旁观者一样,事不关己地坐在旁边,去听、去看。
在书里,作者把这位情绪的观察者,叫作“真正的自我”。
记住,情绪不是你,你只是情绪的观察者。
你看见山,是站在了山外面;看见水,自然不会在水中央。
当你 “看见”心绪起伏,你本身就已在情绪之外了。
这就是“觉”。
觉知情绪,觉醒自我,而后实现心灵上的觉醒。
第二点,释放内在的能量。
书里有个观点。
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低迷沉沦,是因为“心灵被堵塞”了。
类似中医的“不通则痛”,心灵一旦被堵,原始的生命力就无法流动。
如果释放不出足够的能量,人就会患上各种“情绪病”。
童年的创伤、成长中的遗憾,人生中的挫败、悔恨、伤痛,日子里的不如意……
这些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事,像结节一样堵塞心脉,令人心情不畅,压抑烦闷。
但作者说,心病其实非常好治。
只有疏通掉这些心灵之河里的“淤堵”,人会一瞬间好起来。
具体做法很简单——保持开放。
大胆去体验生活,痛快地享受人生,便可借由外在力量,打通你内心的出口。
比如,小时候遭受过欺压羞辱,这份伤痛令你久久无法释怀。
长大后,你敏感自卑,生命力被极大地压制着,怎么也活不好。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经营爱好,多看书多历练。用丰富的阅历与崭新的认知,击碎压在心中的痛苦。
打开自己,为人生留一个缺口,让新能量进来。
不拧巴、不内耗、不用力过猛,顺其自然地活。当生命力汩汩而来,你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松弛。
第三点,看清生命的格局。
书里一段话,令我十分触动。
螺旋星系中有超过一万亿颗恒星,而你只是站在一个小小的土球上,绕着漫天星斗中旋转。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还会关心人们对你的看法吗?还害怕失败带来的尴尬吗?还紧张日子里那些鸡毛蒜皮吗?
我们情绪不稳,很多时候是因为心胸太小,装不下多少事。
心胸一窄,再小的事都会“显大”,人就不可能有平静的一天。
而要摆脱这种困境,不妨放大格局,打开心胸。
所以作者建议,没事多去天地间走走,多眺望一下大河大山。
用世界的开阔,自然的繁茂,来滋养心灵。
为什么禅修师,喜欢隐匿山林静修?
就是因为壮阔天地,本就是超强能量场。
意识到宇宙的广袤,人就不会为眼前的琐事沉沦。
▽
数十年从业中,作者发现:
所有不幸的人,有个相同点——一直在斗争。
他们因为害怕“把事情搞砸”,就试图支配身边的一切。
当生活成为一场战争,人也就活得草木皆兵,无一刻敢放松。
在作者看来,这是最可怕的生存状态。
他一直在书中呼吁:
灵魂是无限的,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扩展,它可以自由地经历一切。
修炼强大的内心,做自我的观察者。
允许能量自由流动,允许情绪自由表达。
你的心,本就飞鸟一般自由。
只要你不为难自己,谁也剥夺不了你的松弛与幸福。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