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2025年05月18日10:40:20 健康 1992
近期
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
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5月16日
#新冠感染又抬头#的话题
登社交媒体热搜榜
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


不少网友还晒出了

自己的抗原检测结果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


新冠阳性率攀升

南方高于北方


5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出当前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态势。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3月31日-5月4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15岁及以上年龄段阳性检出率第一。这或许与南方的气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有关。不过,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逐渐趋于平缓。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哨点医院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4月,第14周—18周)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升至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


新冠阳性率明显上升,紧急提醒三类人要注意 - 天天要闻


专家:在可控范围内

不会影响高考


这波“反弹”不是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而是常规流行节奏中的一次小高峰。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表示,此次新冠流行可能和两方面原因有关。


自2022年12月以来,我国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自2023年3月以来,新冠的流行波强度普遍低于流感,但间隔规律消失。2025年2月,我国经历了一波三年以来最小的流感全国性流行,人群群体免疫力下降,为新冠的再次流行创造了机会。同时,新冠距离上一波流行(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已过一年有余,人群中因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抗体保护几乎消失。


此外,春夏换季,早晚温差大,是本就容易中招的感冒高发期。加之恰逢清明、五一,假期人口流动大,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病毒有可能借机扩散。


不过他认为,此次新冠流行即将见顶,并且不会持续太久。


常荣山表示,预计6月5日前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8-10%左右,不会影响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以下。


普通人无需过度担忧

但这3类人要注意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


虽说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会影响体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这3类人要注意防范:


60岁以上老人


有基础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家庭中有老年人的需注意,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防护指南5步走


个人防护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从众的场所,建议佩戴口罩,隔绝病毒。


保持社交距离


少去人挤人的地方,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通风换气


建议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让病毒没地方藏身。


健康生活小习惯


  • 均衡饮食:多吃肉蛋奶,搭配鲜果蔬,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 适度运动:每天适度运动30分钟,让身体活力满满。

  •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洗手。


健康监测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发烧咳嗽,建议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别硬撑,及时就医。


提醒大家

随着5月气温逐渐升高

降水增加

各类病原体进入了活跃期

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显著增高


日常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勤洗手、多通风

保持社交距离

在人群密集场所

佩戴好尺寸合适的口罩



来源:中国新闻网、国家应急广播
中国疾控中心、四川疾控、界面新闻
编辑:刘嘉泳
校审:吴俊霞、王容、孙研

转载请注明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新AI模型突破性预测心源性猝死风险 准确率显著提高 - 天天要闻

新AI模型突破性预测心源性猝死风险 准确率显著提高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多模态人工智能(AI)模型,能显著提高识别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的准确性,有助于挽救生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资料图)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新开发的AI模型名为“多模态AI室性心律失常...
肝炎不只皮肤变黄那么简单,医生提示:4类行为正伤害你的肝 - 天天要闻

肝炎不只皮肤变黄那么简单,医生提示:4类行为正伤害你的肝

当你听到"肝炎"二字,是否脑中立刻浮现出"皮肤发黄"的景象?是否觉得这离自己很远?请小心—— 就在你阅读这段文字的时间里,全球已有数人因肝炎悄然离世。每30秒,就有一人因病毒性肝炎死亡。更令人警醒的是,绝大多数感染者浑然不觉,肝脏的损伤却在
“健康讲座”变抢钱现场,这台“净水神器”掏空老人钱包…… - 天天要闻

“健康讲座”变抢钱现场,这台“净水神器”掏空老人钱包……

近日,在安徽某山村的小广场上,几十位白发老人围坐一起,紧张地注视着“专家”手中的实验——一根电解棒插入清澈的自来水中,透明液体瞬间翻涌出铁锈色泡沫。“看看!你家自来水多脏!”“专家”举着检测仪向老人们展示。老人们攥紧了衣角,面色发白。 这是今年夏季发生在我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场景。净水器骗局正以“健康讲...
美国一男子接受肾移植手术后,体内爬满寄生虫 - 天天要闻

美国一男子接受肾移植手术后,体内爬满寄生虫

换了个肾,却不小心“引虫入室”。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报告,美国一名61岁的男性在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后,竟然被寄生虫入侵全身。这名男子接受移植手术10周后,一开始只是恶心、呕吐、过度口渴,再次进入马萨诸塞州
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医生:出现这4种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 天天要闻

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医生:出现这4种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肠癌通常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它的早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却只有13%左右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表现如便秘、腹泻、便血等其实可能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警惕肠癌的4个典型表现肠癌早期症状常被忽视,了解其早期信号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且需警惕的肠癌早期信号:腹泻: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