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孝坤的尿袋”看医德与私德

2025年05月06日07:20:16 健康 646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私德与医德,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著名妇产科专家田孝坤的最后一台手术,是在自己年逾80且“身上插着尿管、血管造瘘管,挂着尿袋”的情况下做的.

当时在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一名山区农妇。她因子宫切除手术损伤造成了尿瘘,在当地做过两次修补手术都没成功。不想垫着尿片度过余生的患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找田孝坤。手术进行了1个多小时。以往从不在术中上厕所的田孝坤这次去了两趟厕所。那时候,田孝坤排尿已困难到要用手挤压,还便血。

手术成功了,但两天后,田孝坤因肾衰竭倒在病床上,再也没能回到他钟爱的岗位。

这个故事好似一面镜子,照见了医者之心,更照见了医者之德。田孝坤就是这样一位医德与私德完美融合的大医。

一个慎独的君子,一个一日三省吾身的贤人,在公共领域却是一个悖德无礼之徒?一个伤风败俗之人,在大众场合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尊者?这样的人格分裂,实难想象。如果真有,也是精神病患者或者岳不群式的伪君子。梁启超当年谈公德私德,说“断无私德浊下,公德可以袭取者”,把“公德”换成“医德”,这个道理放在医疗领域依然成立。

私德与医德从来不是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而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好比树根与果实,失去私德的滋养,医德终将枯萎。能守住生活里的小节,方能守住手术台上的大义。如果医德高尚而私德有亏,那么或者是前者慢慢感化后者,或者是后者逐渐腐蚀前者,二者无法稳定地共生共存。名医张孝骞有句名言:“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如何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医德与私德兼优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修养个人品德,对医德、医术的滋养,虽不是那么显著,但如同暗流之于江河,不可无视,更不可小视。国医大师王琦说过:“如果你只搞科研,那就一意求真、一心向学就足够了。但你作为一个医生,不抱善念、没有怜悯之心,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患者的诉求,那你肯定看不好病。”

有一天,五六个小时的坐诊下来,王琦感到特别疲劳。这时有位学生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上前告诉老师有几个患者的方子没开。王琦说:“你做得对,你这是医生的心肠。”医生的心肠,不就是医德吗?

最近,某医院开除了一名“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的医生。在手术期间,这个私生活不检点的医生,将患者扔在手术台置之不顾。这与前述田孝坤带着尿袋上手术台的做法,何啻天壤之别?职业面具下的私德溃败,终究撕破了“医德”的包装纸。

两相对照,就更能理解清代名医喻昌为什么非常重视医德和私德的涵养了。在《医门法律》中,他谈道:“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这种态度说明古人早已参透:诊室外的修行,决定诊室内的境界。大爱之医,必是仁爱之人。

我们相信,随着医改的深入,随着医风医德建设的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会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表彰了新一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患者的幸福就是医生最大的快乐。”这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江涛的肺腑之言,也是广大医者的共同心声。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离不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要让手术刀精准切割病痛,先得在生活里磨砺出道德的锋刃。当每个医生都肯花心思捂热听诊器、拔除心里的草,中国医疗这棵大树,自然会结出更香甜的果子。

那种“我私德有问题,公德没问题”的歪理邪说,庶几就能销声匿迹了吧。(熊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6日第09版)

从“田孝坤的尿袋”看医德与私德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上周四川卫生健康领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 天天要闻

上周四川卫生健康领域有哪些大事?一篇文章梳理

健康周报2025年第17期 总第125期(4月28日—5月4日)1.省卫生健康委医院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顺利召开4月29日下午,省卫生健康委医院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医院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聚焦中央要求,落...
从“田孝坤的尿袋”看医德与私德 - 天天要闻

从“田孝坤的尿袋”看医德与私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私德与医德,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著名妇产科专家田孝坤的最后一台手术,是在自己年逾80且“身上插着尿管、血管造瘘管,挂着尿袋”的情况下做的.当时在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一名山区农妇。她因子宫切除手术损伤造成了尿瘘,在当地做过两次修补手术都没成功。不想垫着尿片度过余生的患者,抱着最后一丝...
读这本书!健康的习惯也可以很轻松 - 天天要闻

读这本书!健康的习惯也可以很轻松

人类的寿命更长了,但生活质量也更好了吗?数据显示,如今患慢性疾病的人数量众多,人们的生活质量堪忧。如何做出微小的生活习惯改变,让身体年龄比实际更年轻?如何让提升你的健康寿命,既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如何从零开始学做人生的健康规划,让你从容不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时加点它,能缓解眼干、失眠 - 天天要闻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时加点它,能缓解眼干、失眠

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眼睛干涩、打不起精神,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明明白天也没熬夜、也没喝咖啡,却总是觉得脑子像糊了一层浆糊——这可不仅仅是“年纪大了”那么简单。中老年朋友尤其要警惕:一旦肝血亏虚,身体就像缺了一桶“润滑油”,眼睛干燥、睡眠难安
“1+1>2”,降压药联用的隐藏技能,你用对了吗? - 天天要闻

“1+1>2”,降压药联用的隐藏技能,你用对了吗?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现在服用替米沙坦,但是血压控制的不理想,是不是需要加大剂量或是换成其他降压药物,比如氨氯地平呢?华子告诉他,增加剂量或是换药,都不算最好的选择,其实可以考虑在替米沙坦的基础上,增加氨氯地平进行联用,很可能会出现“1+1>
同济医院党政领导深入调研科技创新进展 加速创建国家医学中心 - 天天要闻

同济医院党政领导深入调研科技创新进展 加速创建国家医学中心

极目新闻通讯员 童萱摄影 陶继东5月5日,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院长胡俊波率队深入光谷生物园科创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同济医院在此推进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情况。同济医院科创成果、科创产业的积极推进,不仅是同济医院在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征程中的关键一环,更是医院肩负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使命,积极融入国家...
为什么一到夏天,手上就长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一到夏天,手上就长透明小水泡

夏天来了,很多人手上会长一些透明的“小水泡”,虽然不疼,但是痒到让人怀疑人生,一不小心挠破后,里面会流出一些液体。这些既影响美观又奇痒无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么?
马上评|子宫肌瘤惊现男性患者,如此论文何以一路绿灯? - 天天要闻

马上评|子宫肌瘤惊现男性患者,如此论文何以一路绿灯?

涉事论文于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图/电子杂志截图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引发广泛关注。论文中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会患子宫肌瘤?该论文被指“过于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