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2025年05月05日02:33:03 健康 1042

立夏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古人将立夏视为“万物至此皆长大”的节点,民间也有“迎夏”“尝新”“斗蛋”等习俗,寓意祈福丰收、安康顺遂。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然而,立夏不仅是农事活动的转折点,更是人体适应季节变化的关键期。中医认为,夏季阳气外发,人体代谢加快,但湿热之气易困脾胃,导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因此,民间流传着“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的养生俗语。那么,立夏时节究竟该如何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立夏“3不吃”:护脾胃,避湿热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1. 不吃生冷寒凉之物

立夏后天气渐热,许多人贪凉喜冷,冰镇西瓜、冷饮凉拌菜成为餐桌常客。然而,中医强调“春夏养阳”,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脾胃反而相对虚弱。大量生冷食物会刺激肠胃,导致腹痛、腹泻,甚至引发“寒湿困脾”,影响整个夏季的健康。

建议替代:选择常温或微温食物,如凉白开绿豆汤(稍放凉饮用),或适量食用性平的水果如苹果樱桃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2. 不吃油腻重口之食

夏季人体消化功能减弱,红烧肉、炸鸡、麻辣火锅等高脂肪、重口味的食物不仅难消化,还会加重体内湿热,诱发痤疮、口臭、便秘等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过量食用可能增加心血管负担。

建议替代:烹调以清蒸、炖煮为主,如清蒸鱼、冬瓜排骨汤,搭配蒜蓉、姜丝等温性调料,既提鲜又助消化。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3. 不吃隔夜变质之菜

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食物腐败,隔夜饭菜易滋生细菌,引发急性肠胃炎。尤其凉拌菜、海鲜、豆制品等更需当餐吃完。民间谚语“夏不吃隔夜食,冬不穿单层衣”正是此理。

建议替代:少量多次烹饪,保证食材新鲜。若有剩余,需密封冷藏并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二、立夏“2不喝”:防暑热,养心气

1. 不喝过量冰镇饮料

一口冰可乐下肚虽能短暂解暑,但骤冷骤热易导致血管收缩、汗腺闭合,反而不利于散热。此外,含糖饮料会加速水分流失,越喝越渴。

推荐饮品:常温酸梅汤柠檬蜂蜜水,或自制乌梅三豆饮(黑豆、绿豆、赤小豆煮水),既能生津止渴,又清热祛湿。

2. 不喝浓茶与烈酒

浓茶中的咖啡因酒精都会刺激心脏,加重夏季常见的“心火旺”症状,如失眠、烦躁。尤其酒后大量出汗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增加中暑风险。

推荐选择:淡竹叶茶、莲子心茶,或少量饮用黄酒(温热后小酌),有助宁心安神。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三、立夏“1不做”:顺自然,保阳气

不过度耗散阳气

夏季提倡“晚睡早起,与日俱兴”,但并非鼓励熬夜。午间11点至13点是心经当令,应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劳作,以免耗气伤津。此时可小憩15-30分钟,闭目养神,有助于养护心阳。

推荐活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立夏3不吃,吃了难安康”今日立夏,牢记:3不吃,2不喝,1不做 - 天天要闻

四、立夏宜食:清淡平和,应季而食

立夏饮食讲究“增酸减苦,清补养心”,推荐以下食材:

- 清热祛湿:绿豆、薏米、苦瓜、黄瓜

- 养心健脾:莲子、百合、山药、红枣

- 补充蛋白:鸭肉鲫鱼鸡蛋(立夏有吃“立夏蛋”的习俗,寓意强健体魄)

- 时令果蔬:樱桃、枇杷、蚕豆、苋菜

例如,一道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粳米同煮)既能安神助眠,又健脾祛湿;冬瓜老鸭汤滋阴清热,适合夏季虚火上升者。

立夏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自然赋予我们调整身心的契机。遵循“3不吃、2不喝、1不做”的原则,并非刻板约束,而是借助传统智慧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到夏季。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在这个万物蓬勃的季节里,少一分放纵,多一分顺应,方能积蓄能量,安然迎接盛夏的炽热与活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高血压最怕缺钾?5种症状暗示你缺钾了,日常多补充4种高钾食物 - 天天要闻

高血压最怕缺钾?5种症状暗示你缺钾了,日常多补充4种高钾食物

王阿姨今年65岁,平时除了照顾孙子,喜欢出去跳跳广场舞,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但最近她感觉自己身体明显不对劲,跳舞没几分钟就累得气喘吁吁,有时候还头晕腿软。“难道年龄大了真的不行了?”她心里犯嘀咕。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原来这些症状都是因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