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2025年04月12日06:52:16 健康 112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肾结石反复发作的事,很多人归到体质问题。说白了就是“我是容易长石头的命”,听起来像认命了。医生一听这话就摇头。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肾结石哪有那么玄乎,真正懂机制的都知道,反复发作的,大部分不是命不好,是习惯没改。

能不能控制复发,根本看三件事:水喝得够不够,排尿够不够规律,代谢异常有没有查清楚。只要这三件事有一项没做到,石头迟早还是会回来。

有人治过一次结石,没过两年又复发,最常听到的说法是:“我最近没吃高钙食物啊,怎么还会长?”这恰恰是个误区。

钙只是结石的一个成分,决定结不结石的,是钙跟谁结合、在什么环境下沉淀出来。医学上最常见的是草酸钙结石,占了七成以上。

草酸这个东西不是钙里来的,而是从日常饮食里吃进去的——菠菜、芋头、坚果、巧克力、浓茶、咖啡这些,全都有草酸。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关键是,有些人肠道菌群里的草酸降解能力本来就弱,吃一点点草酸多的食物,草酸就快速吸收进血里,经肾排出来时和尿钙一结合,马上结晶,时间久了就变石头。

水喝得少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尿液浓缩,钙和草酸浓度一高,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能形成结晶。

有个关键点很多人忽视了——结石不是一下子长出来的,它是慢慢沉积的。但它一旦形成了“结晶核心”,后面的钙盐就像找到依附点,越积越大。

就算一次碎石手术清干净了,如果生活习惯不改,下一批结晶又在悄悄形成。

尿排得顺不顺,也是个关键点。很多人白天上班忙,一憋尿就是几个小时。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特别是司机、教师、客服这些职业人群,不敢频繁上厕所。这种憋尿习惯会造成尿液滞留,细菌容易滋生,引发尿路感染,也容易让结晶沉积。

还有些人夜里不愿意起夜,结果整晚尿液停在肾里或输尿管里,这种“过夜尿”浓度非常高。

医生提醒过,一个晚上不排尿,肾脏就像浸在饱和的盐水里,容易形成微小结晶。

尤其是那些结石本来就有遗传倾向的人群,比如家里三代都有尿路结石病史,更要警惕。

有些结石患者治疗完了,觉得没症状了,药也停了,水也懒得喝了。其实最关键的是去查代谢。

有没有高尿钙、高尿酸、低枸橼酸这些代谢问题,得靠24小时尿液检查来发现

枸橼酸是天然的“结石阻断剂”,它能和钙结合成可溶性化合物,不让草酸钙沉淀。但很多人枸橼酸偏低,根本不知道。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反复结石的人都应该做一次24小时尿液代谢分析,看看到底是哪种代谢异常。

如果尿钙高,那就要限制钠的摄入,因为钠摄入多会促进钙的尿排出;如果草酸高,那得调肠道菌群,控制草酸摄入;

如果枸橼酸低,那就要考虑口服柠檬酸钾补充。不是所有结石都一个处理方法,这种分型干预才是真正防复发的办法。

还有一点值得说,很多人怕结石,不吃钙。医生不推荐这种做法。

钙摄入少,反而让肠道对草酸的吸收变多,因为钙和草酸在肠道里没结合就进了血液,更容易形成草酸钙结晶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每天补充适量钙,特别是在吃含草酸多的食物时一起摄入钙类食物,比如牛奶、豆腐,反而能降低结石风险。

这个研究在美国肾病协会的临床指南中写得很清楚: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在1000到1200毫克,少于这个范围,反而对结石形成不利。

还有一类人群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喜欢高蛋白饮食的人,特别是减肥期间大量吃肉、不摄入碳水的人。

高蛋白会提高尿钙排出,降低尿pH值,增加尿酸水平。这种状态下,既可能形成草酸钙结石,也可能形成尿酸结石。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很多健身人群以为自己身体好,结果一查B超,肾里已经开始有微小结晶。有个健身教练年纪不过三十,体脂率很低,但半年内两次输尿管结石入院治疗。

日常饮食结构高度倾斜,蛋白粉、瘦肉、蛋白类食物过量,几乎不碰水果。

医生提醒他减少动物蛋白摄入时,他还半信半疑,但做了尿液分析才发现,他尿钙和尿酸都超标了。

很多人听到这,第一反应是:那到底还吃不吃肉?医生的意思不是不吃,而是要平衡。结石控制,最怕的不是吃错一顿饭,而是长期结构不合理的饮食模式。

碱性食物摄入不足,比如蔬菜、水果,钠摄入偏高,比如腌菜、方便食品、咸味零食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动物蛋白摄入过多,比如连着几天高肉饮食不吃碳水,这种组合,最容易让体液偏酸,促进尿酸结晶,形成结石。

那说到底,结石是不是完全能控制不复发?答案是,绝大部分人,只要规律生活、饮食平衡、适度运动、按时检查,是可以把复发率控制到10%以内的。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治疗之后就觉得没事了,不查也不管,直到下一次痛到打滚。医学上讲的是“干预”,不是“等待”。主动一点,就少吃几次苦。

如果一个人每年都按时体检,也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但还是反复结石,是不是说明他体内有某种潜在代谢缺陷?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会建议做基因筛查,看看有没有草酸代谢紊乱相关的遗传突变,比如PH1基因、AGXT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会影响肝脏草酸的代谢路径,让草酸大量生成,再多喝水也挡不住。

这种遗传性高草酸尿症虽然少见,但在反复多次结石又查不出常规代谢异常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

特别是儿童期发病、家族中多人患结石的情况,更该引起注意。这类患者需要的治疗不止是生活调整,可能还要用到维生素B6、钙离子调节剂,甚至肝脏酶替代治疗。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所以结石这件事,真不是疼一下、碎一下就完了。有时候背后的东西,比石头本身要复杂得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马海红,轩诗孟,张温花.肾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5):651-654.

肾结石不会无端复发!医生:肾结石复发,大多是这3件事没做好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甲状腺容易长结节的人,大多有这个特点 - 天天要闻

甲状腺容易长结节的人,大多有这个特点

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结节是医生在临床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的,到底什么样的体质易长甲状腺结节呢?我国《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发现,代谢差的人群甲状腺更容易长结节。《生命时报》结合研究,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分析代谢差对
共启医疗协同新篇 ,SIMC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 - 天天要闻

共启医疗协同新篇 ,SIMC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

7月2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在沪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专科联盟揭牌仪式,标志着SIMC正式加入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SPHSA)。双方将在人才与学科共建、危重症保障、国际医疗探索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协同,为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陈昶表示,此次联盟的成立,旨在积极探索...
灵芝孢子油品质大揭秘:哪个品牌最适合养生? - 天天要闻

灵芝孢子油品质大揭秘:哪个品牌最适合养生?

灵芝孢子油品质大揭秘:哪个品牌最适合养生?灵芝孢子油的养生价值与市场现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中老年朋友开始关注传统养生珍品——灵芝孢子油。这种被誉为"仙草精华"的珍贵物质,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在养生圈掀起一股热潮。
2025磷虾油界的翘楚!五大精品品牌全面解析 - 天天要闻

2025磷虾油界的翘楚!五大精品品牌全面解析

2025磷虾油界的翘楚!五大精品品牌全面解析引言:磷虾油的健康革新在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海洋生物活性成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磷虾油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营养补充剂市场的新宠。2025年,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磷虾油产
长寿的“身体密码”被发现了!这10个特征你占几个? - 天天要闻

长寿的“身体密码”被发现了!这10个特征你占几个?

“长寿体质”并非玄学,其实有迹可循!研究发现:心率缓、手劲大……这些你常忽略的身体特征,竟蕴含着健康长寿的“关键密码”!快看看你中了几个?第一个就难倒很多人……健康时报图1个状态控制稳定血压稳为什么血压稳定=长寿密码?血压可以被称为是生命的
急救时掐人中反会延误时机 健康耳朵无需定期清理别乱用滴耳液 - 天天要闻

急救时掐人中反会延误时机 健康耳朵无需定期清理别乱用滴耳液

义诊医生为患者检查。 孩子通过掷骰子完成健康知识问答。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模拟医学中心主任王西富为高中生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7月3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揭阳市卫生健康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等多家单位,在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成功举办“健康科普进乡村暨广东好医生好护士志愿服务行活动”第二场专场...
“大胖墩”减肥 手术是最佳武器 - 天天要闻

“大胖墩”减肥 手术是最佳武器

医生接诊。 多学科减重门诊。 2025年,国家全面体重管理3年计划启动元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成立“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并创新性开设全国首个“多学科体重管理门诊”,以“1+3+N”多学科诊疗模式向肥胖危机宣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主任杨景哥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典型案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