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不简单 健康中国呼唤“长命百睡”

2025年03月23日19:20:18 健康 6232

央广网上海3月23日消息(记者冯丽)“我患有‘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低下,已经40余年了。”从事多年法律工作的高金波,过往睡眠犹如置身缺氧的高原,常年面色憔悴、精神萎靡,患上严重的“睡眠障碍”,辗转求医,身体“故障”频发……

与他同样确诊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有人在睡眠呼吸机的辅助下安然入睡,有人则在辗转反侧中等待天明。

“睡个好觉”不简单   健康中国呼唤“长命百睡” - 天天要闻

上海某医院急诊大厅候诊区(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在我国,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饱受睡眠问题困扰。睡眠障碍疾病有90多种,包含“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3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与全身八大系统“藕断丝连”,直接或间接引发一系列亚健康问题。

如何让国人“睡个好觉”,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课题。记者采访中发现,从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开设睡眠门诊,到科技赋能睡眠产业,再到全社会倡导健康睡眠理念,一场关于睡眠健康管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兴起。

睡眠问题凸显,健康管理迫在眉睫

“我每天晚上都很难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经常出现晚上睡不实、白天昏呼呼的情况。”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韩女士表示,由于工作压力大,她长期被失眠困扰,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都受到很大影响。

韩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且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攀升。同时,睡眠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周仅有4.13晚能达到优质睡眠。

“睡个好觉”不简单   健康中国呼唤“长命百睡” - 天天要闻

夜晚来临,很多人饱受睡眠困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无效睡眠’可能导致次日疲劳感累积、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学会睡眠学组副组长梁丽认为,睡眠与免疫是共生关系。

面对日益严峻的睡眠问题,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提到,到今年年底,每一个地市都能够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是睡眠门诊,向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精神卫生服务。

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徐建光在第二届“浦江之夜·睡眠和健康”研讨会上指出:“睡眠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需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观点与国家政策形成呼应。

2024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将“多维度可穿戴及家庭睡眠监测技术研究”等6项课题纳入清单,政策与科研的双轮驱动,为睡眠健康管理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撑。

“睡个好觉”不简单   健康中国呼唤“长命百睡” - 天天要闻

高和在第二届“浦江之夜·睡眠和健康”研讨会上分享如何进行睡眠健康管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睡眠门诊的推广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扩容,更是一场健康管理范式的革新。空军总医院原医疗副院长高和表示,睡眠呼吸暂停(osa)等障碍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可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未来,睡眠门诊将承担起“健康守门人”角色,通过分级诊疗、数据互联,构建从社区到三甲医院的全链条服务网络。

科技赋能睡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2025年睡眠科技已形成“感知-解码-调控”完整闭环。

“睡个好觉”不简单   健康中国呼唤“长命百睡” - 天天要闻

睡眠呼吸障碍者在睡眠机帮助下感受“睡个好觉”(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位于上海的一家乙十智能睡眠体验馆,各类智能睡眠产品琳琅满目,从睡前助眠洗护产品到睡中全模式睡眠机,再到醒后舒缓护理,全套睡眠管理方案让科技改变睡眠不再遥远。

“数智赋能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揭示了科技在睡眠领域的颠覆性力量。当前,智能手环、睡眠呼吸机、远程诊疗平台等技术正逐步打破传统医疗的时空边界。

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睡眠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睡眠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睡眠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但更需要规范和引导。”杨志明说,“我们应该加强睡眠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则从中医视角为科技方案注入人文内核。他提出“昼夜平衡二元统一观”,强调睡眠与觉醒的整体性,即“忽视昼夜节律的机械割裂,将带来深远的健康隐患。”而这一理念与乙十睡眠的“长命百睡”全案管理不谋而合——该方案不仅提供24小时睡眠帮扶,还首创“终身随访”机制,将科技的温度融入健康管理的每个细节。

张伯礼院士表示,上海乙十睡眠通过“中国人呼吸算法”核心科技,开发了睡眠呼吸机等系列产品,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管理全案。

倡导健康理念,共筑“长命百睡”梦想

睡眠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既是生理现象,又与社会节奏、心理压力乃至文化习惯紧密交织。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构建跨学科、跨产业的“新质睡眠生态圈”。

“睡眠质量是测量美好生活的生物计量器。”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解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时表示,重视睡眠健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注意起居有常,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至8小时。

《黑夜的魔力》作者,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导、主任医师孙书臣分享的病房案例令人深思:一位长期失眠的患者在结合中医调理和睡眠机干预后,不仅睡眠质量提升,糖尿病指标也显著改善。这印证了“睡眠是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医学共识。

而张默闻策划集团董事长张默闻提出的“睡眠产业双需求论”更进一步:健康与财富的协同增长,将成为睡眠经济爆发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睡个好觉”不简单   健康中国呼唤“长命百睡” - 天天要闻

陈自立分享“长命百睡”全案服务(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睡眠占据了人类三分之一的时间,却决定另外的三分之二。”上海乙十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自立引用斯坦福大学睡眠生物规律研究所所长西野精治的话,说明新质睡眠对新质人生的重要意义。

在张伯礼院士看来,睡好子午觉,胜吃一把药。“睡眠的最佳时间就是子午觉。”

乙十“长命百睡”理念的提出,标志着睡眠健康管理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这一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服务创新,重新定义了睡眠效率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正如使用乙十睡眠机后摆脱40年失眠困扰的高金波所言:“‘新质睡眠’不是追求更长的睡眠时间,而是用科学手段提升每一分钟睡眠的价值。”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睡个好觉”的深层逻辑是科技对人的终极关怀。当大众用“睡个好觉”重新丈量生命质量,用科技助力安眠,“长命百睡”不再只是美好祝愿,而是健康中国战略在个体层面的生动实践。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这种绿叶膳食纤维是芹菜4倍,钙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开了空调” - 天天要闻

这种绿叶膳食纤维是芹菜4倍,钙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开了空调”

如果说夏天有属于自己的味道,那一定是薄荷味的。炎热的天气里,一杯冰镇的薄荷柠檬水,或是一块清凉的薄荷糖,都能瞬间赶走闷热,带来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社交平台上各种薄荷系列的饮品,比如薄荷拿铁、轻椰薄荷冰奶、薄荷奶绿、薄荷冰沙等,都很受欢迎,每一款光听名字就很清凉。薄荷为啥吃上就感觉凉凉的,营养价值又怎...
儿童因输液频繁死亡,西医致命缺点在哪里?(四) - 天天要闻

儿童因输液频繁死亡,西医致命缺点在哪里?(四)

西医治疗感冒输液的后果:感冒发烧西医是采用对抗的方法,西医认为,发烧是因为外来的细菌、病毒侵入体内,导致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而引起的。其治疗不外乎消炎,抗菌,因此理论上支持大量应用抗菌素,以彻底地消灭病菌,还身体一个干净的环境,就是所谓的
生姜不能随便吃?医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别乱吃 - 天天要闻

生姜不能随便吃?医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别乱吃

俗话说“小暑到,伏天来”,三伏天往往开启于小暑节气。而如今7月已至,小暑进入倒计时,但外界的气候却已经有了明天的“伏味”。气温持续走高,降雨频繁,天空中总是阴云不散,空气湿度就更不用说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屋子里都潮乎乎的,有种提前入伏的感
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制热”?8个中医养生法,错过三伏等一年! - 天天要闻

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制热”?8个中医养生法,错过三伏等一年!

你以为夏天只能靠吹空调、吃冰棍、喝冷饮来给身体降温吗?其实不然!中医却建议:天气越热,越要“趁热打铁”——喝热茶、晒晒背、泡泡脚……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实则蕴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学会用“以热制热”的养生妙招,还能有效逼出体内寒气。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