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胃痛、反酸?不是“吃坏了”,是幽门螺旋杆菌作怪!

2025年03月22日20:10:19 健康 7917

经常胃痛、反酸?不是“吃坏了”,是幽门螺旋杆菌作怪! - 天天要闻

你是否经常胃痛、反酸,却总以为是“吃坏了”?你是否在体检报告上看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却不知如何应对?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我国感染率高达40%-60%,且与胃炎、胃溃疡、胃癌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但多数感染者早期无症状,往往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幸运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防可控,通过科学检测和规范治疗,90%以上的感染者可成功根除。

幽门螺旋杆菌:为何能“潜伏”在胃里?

1. 细菌特性:胃里的“生存高手”

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其“生存秘诀”包括:

鞭毛结构:呈螺旋形,通过鞭毛钻入胃黏膜层,避开胃酸攻击。

尿素酶武器: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性物质中和胃酸,为自己创造“避风港”。

免疫逃逸:通过改变表面蛋白,躲避免疫系统攻击。

2. 感染途径:你可能早已暴露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传播:

共餐制:夹菜、口喂食物、共用餐具易传播细菌。

不洁饮食:饮用未煮沸的水、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母婴传播:家庭成员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3. 危险因素:这些人群需警惕

卫生条件差:农村或卫生设施不足地区感染率更高。

不良习惯: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喜食腌制食品。

家族聚集性:家庭成员感染可增加50%以上风险。

经常胃痛、反酸?不是“吃坏了”,是幽门螺旋杆菌作怪! - 天天要闻

感染后:从“无症状”到胃癌的“隐形链条”

1. 早期:多数人“无感”,但伤害已开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约70%的人无症状,但细菌持续破坏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

胃炎:长期炎症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能出现隐痛、饱胀感。

胃溃疡:破坏胃壁,形成溃疡,表现为餐后疼痛、呕血、黑便。

2. 中晚期:警惕“报警信号”

当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持续性胃痛:与饮食无关,可能放射至背部。

体重骤降:不明原因消瘦、乏力、食欲减退。

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咖啡色或鲜红色)。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导致头晕、乏力。

3. 致癌路径:从胃炎到胃癌的“三步曲”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过程可能需数十年,但根除感染可中断进程。数据显示,感染者患胃癌风险是未感染者的4-6倍。

经常胃痛、反酸?不是“吃坏了”,是幽门螺旋杆菌作怪! - 天天要闻

如何揪出“胃部刺客”?

1. 初筛:无创、快捷的“侦察兵”

碳13/碳14呼气试验:口服尿素胶囊后检测呼气中的标记气体,15分钟出结果,是临床首选。

注意事项:检测前需停用抗生素、抑酸药2周,且碳14不适合孕妇、儿童。

2. 确诊:胃镜+活检——“直击战场”

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对溃疡、萎缩等进行评估。

快速尿素酶试验:取胃黏膜组织检测细菌活性,准确率90%以上。

病理染色:通过特殊染色(如银染)确认细菌存在。

3. 其他检测:

血液检测:查抗体判断既往感染,但无法区分现症感染。

粪便抗原检测:居家自测,适合无法做胃镜者。

经常胃痛、反酸?不是“吃坏了”,是幽门螺旋杆菌作怪! - 天天要闻

治疗:四联疗法“围剿”细菌,根除率超90%!

1. 根除指征:这些情况必须治疗

所有胃癌高危人群:胃癌家族史、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

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患者。

有症状者:反复胃痛、反酸、消化不良。

2. 四联疗法:抗生素+抑酸药的“组合拳”

方案:抗生素:两种(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四环素+甲硝唑)。

抑酸药: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疗程:10-14天,需严格遵医嘱,停药后4周复查。

3. 难治性感染:个体化方案与耐药应对

耐药问题:因抗生素滥用,部分菌株耐药率升高,需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联合用药:如“ppi+铋剂+2种抗生素”强化方案。

4. 新进展:中国方案助力根除

我国最新指南推荐“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率达90%以上,且国产药物(如雷贝拉唑)性价比高,医保覆盖广泛。

经常胃痛、反酸?不是“吃坏了”,是幽门螺旋杆菌作怪! - 天天要闻

如何预防?

在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持久战中,每个细节都是关键防线:

1. 饮食法则:

分餐制革命:使用公筷阻断口-口传播链

高温杀菌:餐具煮沸消毒10分钟,杀灭99%的细菌

胃部屏障:餐前饮用猴头菇汤,其多糖成分增强胃黏膜防御

2. 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尼古丁和酒精削弱胃部免疫力

减压管理:长期压力增加胃酸分泌,降低屏障功能

定期体检:35岁以上建议每5年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

3. 特殊人群防护:

备孕夫妇:孕前检测避免母婴传播

老年人:关注不明原因消瘦、贫血等报警症状

儿童:避免口对口喂食,10岁前感染可能降低过敏风险但需权衡利弊

幽门螺旋杆菌虽狡猾,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完全能切断它的危害链条。记住:一张胃镜、一次呼气试验,可能就是你与胃癌之间的一道防线。守护胃健康,就是守护生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指南(2022版)

· 世界卫生组织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报告

·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最新研究(2024)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别拍打!“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防范指南请查收 - 天天要闻

别拍打!“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防范指南请查收

随着气温升高,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近日,医疗机构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也多了起来,医生提醒,遇到隐翅虫千万不要拍打。隐翅虫体色红黑相间,体液中含有称为毒隐翅虫素的酸性化合物,隐翅虫皮炎就是由这种物质导致的。
喝对酸奶能防癌?浙一专家建议您这样做 - 天天要闻

喝对酸奶能防癌?浙一专家建议您这样做

我们的肠道里时时刻刻进行着“化学反应”,每天吃进的食物经过肠道微生物的分解会产生一类名为短链脂肪酸(SCFAs)的物质,它们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吕志民教授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后,在Trends in Cancer在线发表了题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岁少女突发脑出血竟是罕见红斑狼疮,同济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 天天要闻

14岁少女突发脑出血竟是罕见红斑狼疮,同济医院多学科协作打赢生命保卫战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邓国欢14岁的初中女生畅畅(化名)本应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幸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幸运的是,在同济医院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内科、放射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救治下,她成功摆脱了生命危险,重获健康。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肾病内科主任徐钢教授查房两个月前,畅...
女子高血压竟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内蒙古患者来汉接受“极限微雕”手术后痊愈 - 天天要闻

女子高血压竟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内蒙古患者来汉接受“极限微雕”手术后痊愈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杨瑞内蒙古赤峰市50多岁的王女士,近半年来被“高血压”折磨得痛苦不堪,头晕目眩如同在浑水当中浸泡行走,连辨别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尝试使用多种降压药治疗却无效。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导致其高血压的“幕后黑手”,竟是右侧肾上腺一处直径1.5厘米的肿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锦旗考虑到王女士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