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2025年01月15日17:43:10 健康 155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血糖高了吧?”但问题是,血糖高到什么程度算高?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到底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能既不影响健康,又不让自己过得太苦?其实,这问题还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很多人控制血糖过于严格,天天盯着数字,低了不敢吃,高了吓得直出冷汗;还有人压根不在意,觉得只要没晕倒就行。

这两种极端都不靠谱。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到底多少才算合适。

说起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蹦出一串数字,比如空腹血糖要低于7.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

这些确实是比较常见的参考值,但问题是,这些标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血糖目标也得因人而异。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以年轻人为例,其身体代谢状况尚佳,血糖控制可更严格些,目标范围能设得更低,如空腹低于6.1,餐后不超8.0,如此整体健康风险会更小。

再看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控制血糖不能太激进。如果一味追求“年轻人的标准”,很可能适得其反,低血糖反而更危险。

对于这些人来说,适当放宽一点,比如空腹在7.0-8.0之间,餐后不超过11.0,可能更实际。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和血糖长期控制得好不好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是说血糖越低越好。

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血糖降得太猛,低血糖发作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而低血糖的危害有时候比高血糖更致命。

专家建议,对这样的患者,血糖控制应该适度,别过分追求“完美数字”,更重要的是稳定和安全。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很多人测血糖的时候最关注空腹血糖,觉得只要早上起来一测“达标”了,整天就放心了。实际上,空腹血糖并不能完全反映血糖的控制水平。

餐后血糖,尤其是吃完饭两小时的血糖值,才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最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餐后血糖升高得太快,对血管的伤害更大。

吃饭后,血糖会自然升高,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餐后血糖总是居高不下,长期下去会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

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像被“泡”在高糖溶液里一样,时间长了,弹性变差,还容易堆积脂肪斑块,最终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问题。

研究显示,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较空腹血糖高者更高。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比如一个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勉强达标,但餐后血糖飙到13甚至14,这种情况看似问题不大,实则危险潜伏得更深。

所以,血糖控制不能光盯着早上空腹那一刻,更要注意吃完饭后血糖有没有“乱跳”。

血糖波动就像心情波动,有时候比数值本身更让人崩溃。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看着空腹值和餐后值还算正常,但白天上下浮动太厉害,忽高忽低,对身体的伤害也不小。尤其是一天之内血糖波动超过4mmol/L,就算不上“稳定控制”。

血糖的剧烈波动会给身体带来多重压力。

比如,血管内皮细胞对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反应都很敏感,忽然暴涨暴跌,就像血管里刮了一场“飓风”,容易导致微血管破裂或者炎症反应。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而且,血糖波动大会让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胰岛素分泌总是“疲于奔命”,时间一长,胰岛功能衰退得更快。

研究还显示,血糖波动大的人,比稳定高血糖的人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诸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这类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与血糖的稳定性息息相关。稳定的血糖控制,不仅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还能让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后,生怕血糖高,总想着降得越低越好。但低血糖这个“隐形敌人”往往比高血糖还要危险。低血糖的症状可能刚开始只是出汗、心慌、手抖,严重时会引发昏迷,甚至猝死。

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容易出现低血糖问题。血糖降得太低,大脑会迅速“罢工”,意识模糊,摔倒、骨折等意外风险直线上升。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而且低血糖发生过一次后,身体的敏感度会降低,下一次发作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直接危及生命。

与其一味追求把血糖降到“年轻人标准”,还不如在安全范围内稍微放宽一点。

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血糖保持在7-8之间,有时候比追求更低的目标来得更实在,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更加安全可靠。

除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的一个关键指标。

它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以说是“长期成绩单”。即便某天的血糖看起来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偏高,说明总体控制还不够理想。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对于部分年轻患者,要求可稍严些,如将相关指标控制在6.5%以下;而老年患者或身体欠佳者,则可放宽至8%以内。

这个指标不仅能指导日常治疗,还能预测并发症的风险,越接近正常值,长期预后越好。

血糖控制的关键在于稳定。想要把血糖稳住,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和心理管理同样重要。

在饮食方面,低GI(升糖指数)食物当属首选,诸如粗粮、蔬菜、坚果之类,皆可避免餐后血糖出现剧烈波动。

运动方面,饭后散步、慢跑或者骑车,每周累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不仅能帮助血糖“消化”,还对心血管系统有好处。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睡眠和情绪管理也是血糖控制的重要部分。长期熬夜或者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更加难以控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乐观的心态,能够从根本上减轻身体的负担。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迟家敏.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J].保健医苑,2011,(04):6-7.

得了糖尿病的人,血糖多少比较好?医生:尽量保持在这个范围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闻

福州男子脚趾突然“失灵”!医生:病根在脖子!

【来源:福州晚报】“四年了,终于找到这怪病‘真凶’!”近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病房里看着恢复正常的脚踝、脚趾60多岁的程大叔热泪盈眶4年前,程大叔发现左侧脚踝、脚趾无法正常动作,他辗转多家医院求治无果。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 天天要闻

三四级手术增长40.89%!南医五院专家常驻破解山区就医难

无影灯下,腹腔镜显示屏清晰呈现患者右肾上腺区3.8厘米的肿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钳,在毫米级空间内精准分离血管组织。随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肿瘤被取出,困扰患者邓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压病根被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 天天要闻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做好医保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在确保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必要的医保数据服务。依托全...
热议!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市监局回应!医生:我们作为职工,被禁止停车,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闻

热议!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市监局回应!医生:我们作为职工,被禁止停车,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医院停车费太贵,一天要收40元,比景区还贵,这还是公益组织吗?医院停车场收费问题再次引发讨论。近期,有网友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医院停车场收费太贵的问题,患者反映称,湖南长沙某附属医院停车场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没有考虑住院的病人和家属要承担多么高的停车成本,这是否涉嫌违规收费?医院是公益性组...
一个动作预测你的长寿潜力!做不到的人要当心了! - 天天要闻

一个动作预测你的长寿潜力!做不到的人要当心了!

不靠手撑地,你能轻松从坐姿站起来吗?这个看似简单“坐下-起立”的动作,已被研究证实与死亡风险相关。AI生成图一个动作预测未来能否长寿!2025年6月,《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通过简单的“坐立试验”评估身体机能,可预测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坐立试验”(SRT)是一项简单的体能...
诱因不可忽视,高血压或提高中风风险,做好日常管理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诱因不可忽视,高血压或提高中风风险,做好日常管理很关键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运转的忙碌生活里,我们被琐事缠身,无暇他顾,以至于身体悄然发出的那些细微小信号,都被我们轻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经常感到头晕、疲劳,或者有时站起来感觉一阵不稳?很多时候,这些症状我们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毕竟生活压力大、工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