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专家张永振与上海公卫临床中心的“纠纷”是怎么回事?

2024年04月30日17:32:23 健康 7026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4月29日,针对网络流传的关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市公卫中心”)与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之间的纠纷问题,上海公卫中心发布情况说明。

上海市公卫中心表示,近日,我院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将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我院始终尊重科研工作者,支持科研人员及学生开展正常的研究工作。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与上海公卫临床中心的“纠纷”是怎么回事? - 天天要闻

图片截取自上海市公卫中心公众号

上海市公卫中心前身为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是一所具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又名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在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市公卫中心市上海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据官网历史资料,该院原本只有1100张床位的金山院区在疫情最高峰时的单日收治记录突破过2300人。

目前,这起网络“口水仗”就发生在这家和新冠疫情有重大关联的医院。同时,事件中的焦点人物——张永振、范小红等,也与新冠疫情关联颇深。

他们之中,张永振是全球最早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的科学家,而范小红在2020年初就去往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了最早期的新冠患者救治,后任上海市公卫中心院长,现任是公卫中心党委书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从张永振微博的发文记录记录来看,他和上海市公卫中心的历史积怨至少有两年多了。

这起新一轮“骂战”的起因是张永振实验室协议的履约问题。在4月27日晚,微博用户“年年在搬家”发布长文称,张永振研究员团队遭到不公平待遇,被要求在两日内搬离实验室。

具体而言,据4月27日晚发布的微博用户长文,2018年3月底,上海公卫中心与张永振团队正式达成为期5年的科研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张永振团队在公卫中心的工作将于2023年3月结束。

然而,据前述微博用户,2022年10月31日下午,公卫中心原副院长沈银忠(现任院长)、科研科科长彭建涛、人事科科长惠晶晶三人告知张永振,公卫中心与张永振团队的合作协议到期,从11月1日起不再合作。另外,协议中规定的公卫中心拖欠的科研经费(共计700多万元)、张永振与团队成员应得的劳务费、科研奖励等(共计300余万元)经多次沟通反映后如今未落实。

此外,除了实验室协议的履约问题,前述用户还发布了其他内容,包括上海市公卫中心没有给张永振办理入职导致其在2020年9月就是“事实上的失业者”,张永振团队被停发科研经费导致科研受阻,团队被“阻碍新冠溯源科研工作”,团队另一负责人被撤除p3实验室主任一职等等。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与上海公卫临床中心的“纠纷”是怎么回事? - 天天要闻

随后,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目前来看,在上海市公卫中心的回应中,仅涉及到“两日内撤离”部分的回应,理由是实验室需要改造。不过,上海市公卫中心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也做过相关安置方案的提前告知。

4月29日凌晨,张永振本人通过微博转发了前述用户的长文,并在今日9点57分发布新文章。张永振微博发文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上海市公卫中心凌晨发布声明后的一些异议,主要围绕公卫中心所声称的“有事前告知”和“有妥善处置”。

张永振发文称,公卫中心于上周四突然召开紧急会议,仅用一分钟宣布p3实验室要升级改造,勒令其团队两日内搬离,在场成员均未听到具体搬去何处的安排。

针对公卫中心的安排,张永振提出,公卫中心没有考虑新安排的实验室能否满足其课题组当前的实验需求。他们组有大量病原未知样本,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至少要在p2实验室进行,“据我们了解这位老师的课题组目前并没有备案的p2实验室。”同时,今日公卫中心直接关闭实验室,其团队成员也主动向院方领导提出诉求和协商意愿,但公卫中心再没有给出任何搬迁方案。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与上海公卫临床中心的“纠纷”是怎么回事? - 天天要闻

图片截取自张永振微博

张永振的微博名是“张永振2001”。2001年是张永振开始接触病毒学的第一年。

病毒学专家张永振与上海公卫临床中心的“纠纷”是怎么回事? - 天天要闻

张永振等人在武汉市中心医院  图片来源于张永振微博

此前,他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读完本科,学习畜牧专业,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分别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学习免疫学。1998年博士毕业后,他继续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下称“微生物所”)做博士后,从事感染免疫研究,也在此第一次接触到了细菌。

直到2001年,张永振开始研究病毒,在微生物所负责出血热实验室。在接受“摇摆编辑小组”采访时,张永振将选择病毒学的原因归结于“重要性”。他认为人类发现了抗生素,已经有办法对付细菌了,但病毒还是太神秘,因而研究病毒更重要。

在“入行” 头个月,张永振梳理了出血热这种病毒传染病的研究历史,发现以往国内研究都侧重对出血热的普通流行病学研究,对背后的生态学和遗传学规律涉及较少。他认为,要把病毒视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合法存在,由此才能在人类和病毒之间建立一套预警机制,避免让一个未知的病毒引发传染病,甚至带来大流行。

一年后,2002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成立。张永振所在的微生物所改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永振也随之进入cdc。

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张永振带领团队鉴定出新冠病毒,并率先向全球公开分享了基因组序列。

2020年1月5日,张永振团队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全面分析了测序数据,绘制出其基因组图谱,并构建了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人上发现。

据《财新周刊》的报道,获得该结果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立即向上海市、上海市卫健委和国家卫健委等主管部门报告。1月11日,张永振研究团队将测定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共享到了病毒学组织virologic.org网站和genbank上,成为全球最早公布该病毒序列的团队。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新版“健康素养66条”新增了哪些要点? - 天天要闻

新版“健康素养66条”新增了哪些要点?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2024年6月是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 提
为何天一热,反而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 - 天天要闻

为何天一热,反而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给您分享专业的医学科普知识,帮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质,感谢您的支持!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盛夏的炎热季节。此时,许多人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频繁出现呼吸道问题,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
万山区开展健康敲门行动 守护失能老人健康 - 天天要闻

万山区开展健康敲门行动 守护失能老人健康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专门上门来服务,让我们免去了去医院来回奔波的困难。”近日,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来到失能老人周安贵家中,为老人进行血糖血压测量、四肢运动功能等健康检查后,家属连连道谢。
此物剧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进ICU! - 天天要闻

此物剧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进ICU!

一句开不了口的“我喜欢你”普通人会改口说:“我想你了”文艺青年最爱说:“今夜月色真美”广东人则会说:“我煲咗汤俾你”▲图源:聊广场说到广东人对煲汤的追求那可谓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能拿去煲汤就绝不放过……▲图源:深圳粤TV各式各样的中药材更是广东人的心头好不过汤可以每天喝药材可不能随便放最近就有一家...
这个集市带你揭秘中医养生秘籍 - 天天要闻

这个集市带你揭秘中医养生秘籍

为迎接“七一”到来,近日杨浦区中医医院联合大桥街道共同举办“‘杏’福市集·宝地健康行”主题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的魅力。认识生活中的“仙草”,学习内功心法和葵花点穴手,体验神奇小丸子……互联宝地杨浦园内,设置了健康市集和健康体验两大板块,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中医文化体验。杨浦区...
为什么我坚持不吃西瓜?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我坚持不吃西瓜?

烈日炎炎的夏天,西瓜是很多人的最爱。特别是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西瓜,吃起来别提多爽口了。但是,我却不怎么爱吃西瓜。我已经有五六年不吃西瓜了。不是不想吃,是不能吃。西瓜富含维生素和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物质,性寒凉,特别适合解暑用。但我只要吃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