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一老人胃里长出“大石头”!医生紧急提醒:千万别……

2024年04月14日18:45:12 健康 1714

近日

73岁的王奶奶腹痛难忍

经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追踪线索

发现幕后真凶

竟是她最爱吃的两种食物

柿子和海鲜

腹部疼痛不止

胃内形成巨大胃石

近两个月,王奶奶因反复出现腹痛,并伴有腹胀、嗳气等症状。实在忍不了了,到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就诊。

“老人家,平时爱吃什么食物?”消化内科主任支泽通过询问,了解到王奶奶爱吃柿子和海鲜。柿子刚上市时,王奶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吃两三个柿子。医生心中有了大概判断,随即为她进行了胃镜检查

检查发现,她体内有一鹅蛋般大小黑褐色异物,异物钳探查异物较硬,并多发胃溃疡形成,结合病史,考虑胃巨大结石。

阜阳一老人胃里长出“大石头”!医生紧急提醒:千万别…… - 天天要闻

由于王奶奶胃内结石较大较硬,消化内科二病区医疗团队迅速为其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内镜下胃石碎石取石术”。医生使用套圈器、斑马导丝反复碎石,通过取石网篮,将胃石分次取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清除困扰患者的胃内鹅蛋般大小的结石,使王奶奶避免开腹手术的痛苦。

阜阳一老人胃里长出“大石头”!医生紧急提醒:千万别…… - 天天要闻

支泽介绍,王奶奶胃结石的形成,是由于饮食习惯,结石在食物纤维的包裹下,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支泽提醒

柿子虽好吃

但也不宜多食和空腹食用

柿子中含有鞣酸和果胶,人在空腹时一次性大量进食,容易形成凝胶块,也就是胃柿结石。当结石较小时,可通过排便排出,如果结石较大,滞留于胃内,一旦难以排出,可引发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黑便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还可继发出血、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吃柿子时注意不要与牛奶、鱼、虾、蟹等高蛋白的食物同食,因为这些高蛋白食物在鞣酸的作用下,容易凝固成块,更易形成胃柿石。除了柿子外,山楂、黑枣、葡萄、香蕉、芹菜等食物中也含有鞣酸,也不要过量食物。

胃结石是上消化道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如果具有上述病史及临床表现的患者

应及早就医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转自:阜阳新闻网

来源: 阜阳交通广播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越了解,越想分开? - 天天要闻

为什么越了解,越想分开?

大家好,欢迎来到 “简单心理 Weekly”栏目 👏在本期 Weekly,你可以看到:▨信息量越大,好感度越低?▨说话打手势,交流更高效。▨记不住路,可能是因为吃太多糖。▨焦虑或许是抑郁的前兆。01 怎么越了解,好感度越低?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 天天要闻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起始号不是装的,其实是大脑在保护你

说起抑郁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情绪低落”、“病态悲观”,甚至会怀疑患者是不是在“装”。但当你身处其中,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才会发现:这些症状根本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场大脑深度自我保护的信号。在日常生活里,张阿姨已经干了三十多年的会计工作,平时
有发现: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 天天要闻

有发现:筷子一换,胃癌几率少一半,建议用2种筷子,自查更换

王大爷今年刚满六十,退休后最大的爱好是跟老伴一起下象棋,可自从两年前偶尔胃痛开始,爱恨下棋的日子忽然间少了很多。痛醒的夜里,他翻来覆去,第二天一早就得赶着去医院复查,又是做胃镜又是吃药,胃口差到连半碗稀饭也下不去;下午和老战友约棋,他总是担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 天天要闻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近期,亚洲多个国家(地区)卫生部门通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升高,提醒居民注意防护。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中国香港等地已开始安排针对JN.1毒株的疫苗接种。
“盒马无抗鸡蛋抗生素超标”陷抽检争议 生鲜品控信任危机拉响警报 - 天天要闻

“盒马无抗鸡蛋抗生素超标”陷抽检争议 生鲜品控信任危机拉响警报

每经记者:陈婷 每经编辑:杨夏2个多月前(2月20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让一贯标榜“品质”的盒马陷入了一次食品安全风波。近日,青岛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销售的来自“小町蛋业(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町蛋业)的保洁无抗鲜鸡蛋,在抽检中发现农兽药残留超标,受到了广泛关注。图片来源:...
男子后脑勺长出12cm长“魔鬼角” 吓呆医生:行医25年第一次见 - 天天要闻

男子后脑勺长出12cm长“魔鬼角” 吓呆医生:行医25年第一次见

【点新闻报道】俄罗斯一名男子的后脑杓突然长出一个5英寸(约12cm)“恶魔角”的角质瘤,起初他不以为意,一直忍受头痛,后来因为严重影响到生活,便前往医院就诊,将角质瘤移除。而负责手术的医生坦言,这是他行医25年来,第一次遇到如此罕见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