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2023年09月06日19:07:12 健康 1309

日前,一位患有“奇怪耳病”的藏族女孩,从六千里外的西藏来到了广州,满怀期待地准备接受手术。而她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缘分,还要从雪域高原说起……

怪病成心病,援藏专家指谜

23岁的藏族姑娘珍珍今年刚从大学毕业,准备回到西藏家乡工作,然而近一年来,珍珍觉得自己双耳听力越来越差了,更奇怪的是,在市场、火车站这种嘈杂环境下,珍珍反而觉得听力变好了,奇怪症状的困扰成了这位藏族姑娘一直以来的一个心病。听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团队正在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义诊活动,于是慕名就诊,找到了逸仙耳鼻喉科的援藏专家韩萍副教授。韩萍教授诊治后,初步考虑诊断“耳硬化症”,由于治疗手术需在显微镜下或耳内镜的辅助下进行,优秀的设备条件和一流的技术水平缺一不可,韩萍教授遂与院本部张志钢教授团队沟通,介绍珍珍到广州院本部进行进一步诊治。

林芝到广州,逸仙团队接力

经历3000公里的风尘仆仆,珍珍到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本部,见到了张志钢教授治疗团队。入院后,张志钢教授团队为珍珍做了一系列相关检查,经过研讨,终于确定了这位藏族姑娘心病的罪魁祸首——耳硬化症。

据张志钢教授介绍,耳硬化症(otosclerosis)又名耳海绵化症 (otospongio-sis),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无明显诱因出现听力下降的疾病。早期多表现为单耳听力下降,随时间进展可累及双耳。此症的病理变化是由于内耳骨迷路靠近卵圆窗部位的正常骨质被一种富于血管的新生海绵状骨质所代替。这种海绵状新生骨灶逐渐骨化变硬,所以习惯上称作“耳硬化症”。随着这种病理性骨灶蔓延,侵犯镫骨底板,使它固定在卵圆窗上,声音由鼓膜、听骨传达到这里,就不能再向内耳传过去了,声音传导受阻,表现为传导性聋。如果这种病理骨灶向内蔓延及内耳,引起耳蜗损害或前庭蜗神经变性,称作“耳蜗性耳硬化症”,此时增添了感音神经性吸力障碍的成分,则表现为混合性聋。目前,临床上针对耳硬化最常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需在显微镜下或耳内镜的辅助下,将镫骨部分切除,然后安装人工镫骨。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耳硬化病灶示意

珍珍正是处于疾病的相对早期,表现为双耳的传导性耳聋,至于为什么珍珍会有自觉在嘈杂环境中听得更清楚的奇异感受,张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一般人讲话常不自觉地提高声调,而患耳硬化症的患者由于听力减退,不受或少受环境噪声的影射,因此,在低沉的噪声环境中能听到被提高了的声音,所以感觉听力反而比在安静环境中为好,这种现象叫做“威利斯听觉倒错”。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珍珍术前纯音听阈及盖莱试验检查结果

成功植入,姑娘术后重新听到了天籁之声

诊断明确后,张志钢教授遂为珍珍进行了“显微镜下镫骨底板部分切除+人工镫骨植入术”,手术非常顺利,在张志钢教授的主刀下,成功取出珍珍原来已经固定的病变镫骨,植入了一个4毫米长,厚不到半毫米的人工镫骨,连接在前庭窗与砧骨长脚之间。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术中人工镫骨精准置入固定

术后第一天,即使左耳被加压包扎包得严严实实,珍珍还是感觉左耳听力相较之前要好多了。术后两周,珍珍进行例行复查,此时查纯音听阈示左耳已经是大致正常听力。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珍珍术后纯音听阈结果

手术过后,长期困扰珍珍的心病终于被解开,她终于能安心回到西藏工作,仔细聆听当地人民的声音,至于右耳,则还需等待半年时间才能手术。言及这次手术,珍珍真诚地说道:“手术前我特别紧张,担心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但医师们精湛的技艺打消了我的疑虑。术后在医护人员的关怀、照料下,我已经可以正常生活,感谢张志刚教授团队!”出院后,珍珍向张志刚教授、司瑜副教授当面致谢并送上锦旗。

“目前耳硬化症还没有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与家族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家里面有人得病,那么后代发病的概率比较高。”在谈到该病的预防时,司瑜副教授表示“大家需要定期观察自己的症状,如果发现有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珍珍为张志钢教授(左一)、司瑜副教授(左三)送上锦旗并合影留念

植入一块人体最小的骨头,妙龄女孩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天籁 - 天天要闻

关于耳硬化,专家这样说

据司瑜副教授介绍,耳硬化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并有可能伴有耳鸣。该病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绝大多数耳硬化症患者20岁之前听力可能没有任何异常,而在20-40岁之间突然开始出现听力下降;患者以女性居多。统计显示,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约为2:1;发病过程较为缓慢。耳硬化症患者听力下降或耳鸣的病程往往按年计算。因为病程较长,有时耳硬化症患者甚至觉察不到自己听力下降,往往是家人先发现;讲话轻声细语。不同于其它类型耳聋患者讲话时的“大嗓门”,耳硬化症的患者往往是轻声细语的讲话;最后,就像珍珍的奇异感受一样,耳硬化患者会感觉自己在菜场、超市等嘈杂环境中的听力好于安静环境。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植入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重建听骨链后,约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术后听力可以改善。临床上,当患者术后第一次复诊时(大约在术后一周),在取出耳道内填塞物的一刻,绝大多数患者会感觉到听力明显提高。

司瑜副教授还提出了两点术后注意事项。一要注意术后眩晕。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没有明显眩晕,只有少数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期眩晕,一般在术后数日内就可以得到缓解。二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由于手术中会植入人工镫骨,如术后短期就开始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听骨移位甚至脱位,因此,术后3-6月内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如万一出现人工镫骨移位,具体的表现就是——手术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甚至全聋,这种情况就有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予以复位。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林泽锋刘文琴黄睿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闻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别嫌我冲!”走得快,似乎是一种动力满满的状态,而走得慢,则给人一种悠闲、从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诉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响寿命,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有研究显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 天天要闻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因为胃部手术后长期饮食受限,导致胆汁代谢紊乱,60岁刘大叔胆囊里竟塞满了199颗结石!刘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过手术。然而,近期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剧难以忍受,这才匆匆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 天天要闻

中国“痛风地图”发布!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显示,痛风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存在显著关联,且往往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和住院负担。痛风在国人中发病率不低,且湖南、广西柳州最高。痛风“地图”:湖南、柳州“领跑”全国,男性风险超女性4倍该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50万30~79岁成年人数据,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