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2023年08月30日11:02:06 健康 1351

前言:

“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这句看似随意的谚语,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脚,是人走天下的基础,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看一个人的脚,就能判断他的健康状况,从而预示他的寿命长短。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这个道理,在中国古代就为人所知。晋代大文豪陶渊明,就是因为犯上了“脚疾”,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也可谓是证明了“低头看看脚”这句谚语的真知灼见。

一、陶渊明足疾缠身,难以为继

说起陶渊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崇尚境界清高、怡然自得的性情和众多流传千古的文章。然而,这位生来书香门第、 몸怀才华的文人,却饱受脚疾的折磨,这可谓是一大讽刺。

陶渊明生于东晋永和五年,史书上对他的记载甚少,有关他的事迹多见于他自己的文章中。据记载,陶渊明少年时家道中落,还曾经沦为过奴才。这一段经历使他养成了随遇而安的个性。后来,陶渊明虽然仕途一片坎坷,但靠写文章谋生,生活尚可自给自足。然而,陶渊明晚年却因脚疾加剧,生活起居多有不便。

陶渊明晚年居住在乡间,遇有官府征召,都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世说新语》中记载,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弘欲召陶渊明,陶渊明便回书称:“老病在身,两脚皆疾,不堪远行。”由此可见,陶渊明的脚疾已经严重到难以迈步的地步。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在《归园田居》一文中,陶渊明更直接写道:“吾有脚疾,行十余步即倦。”可见,他的脚疾已是日常生活的大碍事。据说,陶渊明每次外出,都需要让两个儿子架着他坐轿子,否则难以成行。

脚疾严重影响了陶渊明的生活,他无法再像少年时那样四处游玩、品读经史。在给朋友的信中,陶渊明曾经感叹道:“夫环堵之疾,殆所谓命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已认命于这无法治愈的脚疾。

如果没有脚疾的折磨,陶渊明本可以活得更加长寿,并为后人留下更多不朽的文章。然而脚疾无情地截断了他的生命进程,成为他寿命的最大阻碍。陶渊明以足疾为鉴,人们也由此认识到脚的健康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寿命长短。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二、中医视角:脚与人体经络息息相关

陶渊明的遭遇使人不禁想到,脚与健康、寿命是否真的有如此直接的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中医的视角来理解脚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在中医看来,人体内有许多经络运行,其中与脚直接相关的就有六条,这六条经络分别管辖着人体不同的脏腑功能。如果这些与脚相关的经络出现问题,那么人的健康就会全面受到影响。

比如,足太阳膀胱经由小腿内侧经过,一直贯通到脚趾,它与人体的水液代谢直接相关。如果这条经络不通畅,会导致小便不畅,水肿等症状。足少阳胆经除与胆系统相关外,还主管人体肌肉和四肢活动。这条经络出现问题,会使人虚弱无力、行动不便。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可以说,这六条与脚相关的经络,几乎支配着人体所有重要脏器的功能。一旦脚部出现任何病变,都会通过经络影响其他脏器乃至全身。这正是“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中蕴含的深意。

事实上,中医视脚为第二心脏。人的第一心脏在胸腔,推动全身血液运行;而脚这第二心脏,则通过脉络与全身相连,成为气血源泉。脚若有疾,气机必然受阻,久而久之,肯定会对健康与寿命构成严重影响。

陶渊明从小家境贫寒,又曾受过奴役,自然很难有条件让自己的双脚获得应有的照料。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双脚必然筋骨疏松、经络不畅。到晚年时,脚疾愈发严重,最终成为寿命的最大阻碍,可谓“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一语不虚。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三、西医视角:脚与神经、循环系统密不可分

即使我们跳出中医的视角,从西医的科学考证看问题,也会发现脚与健康和寿命有直接关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脚上布满了重要的末梢神经。这些神经末梢能感受痛觉、温度变化等,并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人体活动。如果脚部神经受损,会直接导致身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行动不便乃至瘫痪。

第二,脚部也布满了毛细血管网络。这些血管将血液输送到末梢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如果脚部血管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久而久之,肌体因缺氧、缺血而虚弱无力,各脏器也会因供血不足而功能衰竭。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可见,无论从神经还是循环方面,脚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脚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能力和对各脏器的营养供给能力。脚若不健,健康必受影响,寿命也随之减短。

正如许多老年人由于长期腿脚不便,最终卧床数年;而那些仍能步履轻盈的长者,寿命往往更长。这再次从西医角度证明了“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这句谚语的睿智。

四、脚气病曾夺走无数性命

除了与神经和循环系统密不可分外,脚还可能直接罹患特定的疾病,严重影响健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几乎夺走无数性命的“脚气病”。

脚气病曾 多个朝代肆虐中国,死亡人数不计其数,可谓“百脚莫展,寸功不行”,直接导致患者折寿。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根据史书记载,梁武帝萧衍就曾受到脚气病的折磨。侯景之乱时,他被囚禁在南京城,《南史》记载他“饥饿,口苦,思食糖”。这正是脚气病的典型症状。

据传,脚气病会从患者的脚部开始发作。起初小腿肿痛,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导致呼吸困难而死。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中指出,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可见,这种可怕的疾病与脚有着不解之缘。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中国,欧洲也曾爆发过数次严重的脚气病疫情。16、17世纪,航海事业兴起后,很多水手在船上缺乏维生素而患上脚气病。这种可怕的“船员病”曾使不少远航船只损失惨重。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脚气病的历史充分说明,脚的健康问题也会直接致命。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生活环境,都可能导致脚部营养不良,继而酿成疾病。脚的状况不仅预示着疾病发生,更能成为疾病的导火索。“低头看看脚”,警示人要重视脚的保养。

五、如何养护双脚,迈向长寿

既然脚如此重要,我们应当如何来保养双脚,使其健康?下面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助大家迈向长寿:

第一,变天了要注意防寒保暖。无论是冬天的严寒还是夏天的酷暑,都要给脚提供适宜的温度。冬天不要光着脚在冰凉地板上行走,夏天也不要开空调直接给脚吹风。保暖防潮,还脚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第二,经常进行足浴和按摩。用热水泡脚,可以活血化瘀,按摩脚底穴位,可以顺经活络。建议每天进行15分钟足浴和5分钟按摩,既可以放松身心,也可预防疾病。

俗话说“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真能从脚看得出人的寿命? - 天天要闻

第三,适量运动,尤其是行走。行万步、走快走慢都可以,忌只顾速度不顾舒适度。饭后走一走最好,不仅有利于消化,还可以锻炼脚部肌肉。

第四,不要过度使用脚。运动要适可而止,不要只图一时快感而让双脚过度负荷。更不要长时间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这会损害脚的健康。

只要认真执行上述建议,养成良好的双脚护理习惯,就一定会让自己的双脚健康,迈开轻盈的步伐,走向长寿的人生。

结语:

“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这句谚语提醒人要重视双脚的健康,因为它直接关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寿命长度。陶渊明因脚疾折磨而难以为继,更加证明了这句谚语的睿智。

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看,脚都与人体健康和寿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经络和循环的桥梁,更可能成为疾病的源头。爱护双脚,关爱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这是我们应得的人生智慧。

简单的俗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低头看看脚”,希望我们都能从中获得长寿的智慧。当我们还能迈开步伐行走在这片土地时,人生便还有无限的可能。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 天天要闻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明日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立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规律,总结出一系列立夏时节的禁忌与习俗,以顺应天时、调养身心。这些老传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