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肺”?发生了白肺会有啥感觉和表现?如何早发现?

2022年12月27日22:45:15 健康 1896

随着身边新冠感染者及康复者的增多,人们对新冠发生时的症状表现以及病程长短等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新冠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也有了一些认知,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白肺”。那么,什么是“白肺”,发生了会有啥感觉和表现?如何做到早发现?

什么是“白肺”?发生了白肺会有啥感觉和表现?如何早发现? - 天天要闻

【医生评析】

新冠是感染了奥密克戎病毒导致的一种疾病,病毒主要侵犯鼻、咽、喉等上呼吸道,当气管、肺等下呼吸道受到病毒侵害时,即会引起病毒性肺炎,“白肺”即是肺炎的一种结果,属于较为危重的病变。

所谓“白肺”,实际上是一种影像学上的描述,打个比方,一个干净的空玻璃瓶一眼看上去是通彻透明的,当玻璃瓶中装满了混浊的污水时,瓶子不再透明,看起来就是雾茫茫的一片,这就类似于“白肺”。

众所周知,肺是呼吸器官,大量的气体交换需要在肺的肺泡中完成,正常情况下肺泡中只有空气,就像是干净的玻璃瓶;当奥密克戎病毒侵犯肺泡引起炎性反应时,大量的炎性渗出液渗出到肺泡中,“玻璃瓶子”便不再透明,肺泡被液体占据无法再完成气体交换,机体就会因缺氧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后果还是较为严重的,通过肺部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肺部呈白茫茫的一片。

什么是“白肺”?发生了白肺会有啥感觉和表现?如何早发现? - 天天要闻

由此可知,发生了“白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氧的症状,比如呼吸急促、胸憋气短、意识不清、嗜睡昏迷等等,但如果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其自身反应能力下降,加之新冠发烧、浑身酸痛等情况伴随,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缺氧,此时检测血氧饱和度会显示已经低于了95%的最低限,需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所以家里有老年人的,可以购置一个指夹式血氧仪,随时可以检测血氧饱和度,夹在手指上几秒钟就可以出结果,备在家中可以作为日常监护老年人是否发生了缺氧、呼吸衰竭等的工具。

什么是“白肺”?发生了白肺会有啥感觉和表现?如何早发现? - 天天要闻

如果没有血氧仪,就要注意观察、测量呼吸次数和心率快慢,当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时,提示可能发生了缺氧问题。对于发生新冠的人,当发烧反反复复超过5天时,也要注意奥密克戎病毒是否侵犯了下呼吸道,建议及时去医院做肺部CT检查,对白肺做到早防早治。

【将此文转发告诉更多人吧,欢迎点击关注天天听健康,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免疫力是健康防线!三招教你筑牢身体防御,少生病更精神! - 天天要闻

免疫力是健康防线!三招教你筑牢身体防御,少生病更精神!

这几年,不少人发现自己特别容易感冒、疲惫,稍微变天就不舒服,其实这些都和免疫力下降有关。中医常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就相当于我们的免疫力。今天不讲大道理,直接分享三个提升免疫力的实用方法,帮你从根源上增强体质。第一招,补肺气
用青春诠释医者担当 - 天天要闻

用青春诠释医者担当

青春,是一场奔赴山海的壮丽征程。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一群怀揣梦想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用奉献诠释着初心,将青春热血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部计划志愿者龙涛,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医疗岗位上,用精湛医术和赤诚之心,为职工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听力障碍小伙的艺术追梦之路 - 天天要闻

听力障碍小伙的艺术追梦之路

5月13日,青岛大鲍岛街区的 “琴屿浪花”青岛市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馆内,一位帅气的匠人师傅展示着自己的精美工艺品——一个可爱呆萌、憨态可掬的布老虎。这个工艺品做工讲究,不少刚进店的市民都会被吸引上前欣赏,工匠师傅会用不清晰的口语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他叫杜冬冬,是一名听力障碍者,但心灵手巧的他有着一颗炽热...
花12000元打热玛吉被烫一脸泡!射频抗衰治疗要当心 - 天天要闻

花12000元打热玛吉被烫一脸泡!射频抗衰治疗要当心

近年来,射频抗衰治疗颇受消费者青睐,它是一种通过射频能量刺激皮肤深层结构,达到紧致肌肤、改善皱纹的抗衰老技术。然而有消费者反映,在射频抗衰治疗中遇到了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导致皮肤损伤的情况。
健康呱呱乐|坐后排晕、看手机晕……晕车人如何自救 - 天天要闻

健康呱呱乐|坐后排晕、看手机晕……晕车人如何自救

【开栏的话】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国家喊你行动啦!即日起,云南网携手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权威专家,推出“健康呱呱乐”栏目,每期一张“健康秘籍卡”,刮开即得实用知识:慢病防治、膳食指南、养生攻略……权威科普轻松学,碎片时间养成好习惯!国家为你护航,我们陪你行动,误区退退退,活力蹭蹭涨,身体顶...
听一句劝:若不想血糖失控,这4种早餐最好远离,再爱也别贪吃 - 天天要闻

听一句劝:若不想血糖失控,这4种早餐最好远离,再爱也别贪吃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医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