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男性多见,多见40岁以上。恶性程度高,不易早期发现,切除率低和预后差为本病的特点。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 。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消化道癌症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大肠癌,5年生存率为1%-3%。
胰头癌累及十二指肠、胆总管、门静脉、肠系膜血管等 胰头癌累及十二指肠、胆总管、门静脉、肠系膜血管等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2)上腹部痛 多数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极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相混淆。由于餐后刺激胆胰液分泌,出口梗阻,胆道胰管内压力增高,可使疼痛或不适加剧;
(3)食欲不振或饮食习惯改变,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尤不喜油腻和高动物蛋白食物是另一显著症状。晚期癌肿侵及十二指肠可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
(4) 黄疸 是胰头癌特征性症状,一般呈进行性加重,由于胰腺癌有围管浸润的生物学特性,黄疸可早期出现。大便颜色随黄疸加深而变浅,最后呈陶土色。小便色愈来愈浓呈酱油色。大多数病人皮肤瘙痒,遍体抓痕。
(5)消瘦、乏力 早期即可出现消瘦、乏力。体重明显下降是其突出的特点。
(6)少数病人有轻度糖尿病的表现。
(7)精神神经障碍:部分病人表现有抑郁、焦虑、性格狂躁等,其中以抑郁最为常见。
胰尾部癌 胰尾部癌
早期诊断困难,晚期绝大多数已丧失手术的时机。因此,对40岁以上,近期出现下列临床表现者应重视:
①持续性上腹不适,餐后加重伴食欲下降;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②不能解释的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10% 。
③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④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⑤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⑥多发性深静脉血栓或游走性静脉炎;
⑤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烟、慢性胰腺炎者。应密切随访检查。
诊断流程
治疗方面:1、手术。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外科手段。
2、化疗。全身化疗;经动脉介入化疗;局部注射药物化疗。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各种联合化疗是目前被医疗界唯一推荐的一线方案。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的疗效未能明显超过单药吉西他滨化疗。
3、免疫治疗。
4、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