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曾报道:中国35~75岁人群,高血压比例接近50%,但治疗率仅30%,控制率小于10%。许多高血压患者天天服用降压药,但血压仍降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有几点:
一、用药时间不对,降压效果大打折扣。
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不是出在降压药上,而是用药时间不对,如果用药时间不对,降压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人的血压白天高,晚上低,波动呈勺型状。通常来说,1天内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起6-8点为第1个高峰,8点后开始缓慢下降,但是仍旧属于全天较高的血压水平,一直持续到11点左右;12点—14点为全天血压的第1个低谷,然后血压又开始上升,17点—20点为第2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到次日凌晨2-3点降至全天最低点,然后血压逐渐上升。
一般血压高峰出现的前2个小时,是比较妥当的服药时间点,具体要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决定。如果服用短效降压药,每天吃两次的,建议在早上6:00和下午15:00吃。每天吃三次的,建议在6:00~7:00,13:00~14:00,17:00~18:00吃。首选长效降压药,因为长效降压药药效能维持24小时以上,降压更加平稳,一天只需要服药一次,一般推荐早上6:00~7:00的时候吃。
自己可以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高峰,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选择用药时间。
二、服用剂量不够或药类单一。
高血压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医生都会叮嘱:吃两周左右的时间后再来复查一下,这2周内要每天测量血压。然而很多患者都会忘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2周的用药时间里,确定现行方案是否有效,如果降压效果良好,就坚持此方案,若是降压效果不好,就需要调整用量或者调整用药种类,以便更好的降压。以上这样情况不在少数,有些高血压患者,在确诊高血压后,医生开的一种降压药就一直吃,没有持续监测血压,也没有复诊,血压降没降下来也不知道。降压药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服用量不足、剂量小、用药单一,血压就可能降不下来。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经常监测血压,遵医嘱及时调整用量或者调整药物,才能控制好血压。
三、“恶习难改”导致。
许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就抱着自我安慰的心理,认为吃药了就没问题了,继续该吃吃该喝喝。其实,高血压与我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是因为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性造成的。所以,想要控制好血压,就要坚决与以往的恶习说不。
四、肾脏皮质损伤引起血压升高。
部分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容易出现肾脏皮质的损伤和病变,肾皮质能够分泌一种醛固酮激素,这种激素可促进机体吸收钠离子,排出钾离子。吸收钠离子过多,会带来更多的水分,也就造成体内的循环血容量大大增加,当血容量大幅增加,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会增加,血压随之升高。
五、继发性的血压增高。
部分高血压,如果服用了3种甚至4种降压药,仍不能使血压控制正常,就要考虑一下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比如肾炎、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原因,这些都会继发性的引起血压增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将血压控制正常。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