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2022年10月10日03:09:03 健康 1214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2020年,神经科学家保罗·约翰逊和保罗·肯尼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发现连老鼠都喜欢这个蛋糕。在短短40天的蛋糕饮食中,老鼠的体重从325克飙升至500克,但大脑也随之出现了病理变化。

实验证明,那些含有糖霜、糖果的糕点亦或加工食品,还有快餐经营逻辑可能会诱导人们强迫性进食,经常性吃就会上瘾,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读到这则消息时,我为自己小时候吃了那么多奶油蛋糕发自内心地后悔。喜爱吃这种甜食的习惯,直到身体出了问题,学习了营养学和中医学的方法之后,才有新的认识与改变。

杨定一博士在他的新书《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中用到一个章节来讲到吃类似食品上瘾的原理以及破解方法。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杨定一,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博士,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持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对整体疗法有独到研究。

有幸能拜读了杨博士关于身体疗愈方面的书,这一套是他与台湾“天下生活”合作出版“全部生命系列”作品,包括《真原医》《好睡》《丰盛》《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不合理的快乐》《时间的陷阱》《短路》《奇迹》《转折点》等著作。

无论哪一本书,杨博士总是奉献当下最新的健康调理理念和实用方法,希望帮助到大家尽可能用非药物的方法来恢复身体的正常运转,从而让身体健康能更久一点。

这本《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从营养学新知的角度,从身体内部运转的机制出发,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断糖,为什么要运动,正确对待脂肪以及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我从2016年开始学习营养学,用自己浅显的知识归纳了一下杨博士在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分享给大家。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可以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开始。

01、 调整思维方式,从整体思维去思考你的健康问题

杨博士早年参与美国饮食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美国在营养、食物与健康方面颇有建树,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出了,影响我们几代人愈想健康反而不健康的饮食误区。

这一观点刷新了我的认知。来一起看看,我们还有哪些认知没有与时俱进。

再次强调,这是错误的健康原则: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1、 避免过重:吃多少就该消耗多少,过重的人应该少吃多动。

2、多吃碳水化合物、吃饮食里本来就有的糖,建议将摄取量从28%增加到48%。

3、少吃额外添加的糖,建议将精制糖和加工糖消耗量减少45%,约占总热量的10%。4、少吃脂肪,建议将总脂肪量从摄取热量的40%减少到30%。

5、少吃饱和脂肪,建议饱和脂肪的摄取量应该只占总热量的10%,其余则用多元不饱和脂肪和单元不饱和脂肪来补足,各占总热量的10%。

6、少吃胆固醇,建议每天摄取量少于300毫克。

7、少吃盐,建议每天摄取量少于5克。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就是这个被倡导多年的低脂健康原则,并没有令世界上的慢性病减少,反而罹患三高、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至于说为什么是错的,大家可以到书里一探究竟。

作者在本书中提示大家,无论是天然的饱和脂肪还是胆固醇,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用的。

我们的身体是很神奇的系统,精确的系统,他能自动运转,所以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待糖、脂肪或盐、胆固醇的作用,而需要从整体出发,把这些身体本身所需要的原材料放进系统运转之中,综合分析与思考。

这是这本书所倡导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而这一思维方式与中医养生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我们今天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与饮食的关系。


02、身体的状况不是一天形成的,也别想用一天去改变

其实早有科普类的文章提出过度加工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那些富含糖、盐、植物油和其他添加物的过度加工食品,让食品看起来更漂亮,更有食欲,更好吃。科学研究证明,长期吃过度加工的食品,会改变人的大脑,因为多巴胺奖励系统会产生新的连接,让“饮食---回路”变得更加的坚固。这是上瘾的原理。

而为了更好地储存和处理,食品在加工时会彻底破坏天然食物的结构。像小麦要将外壳麸皮、胚芽去掉,磨成更为精细的面粉,营养不仅散失,它们的加工程序相当于在食品入口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消化工作。食品剩下的就只能给身体提供热量了。

想想看,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中午只吃一碗没有什么青菜或肉肉的精制面条,下午不到4点钟就已经饿了,而且心慌。那就是因为精制面条,不仅美味,而且变得分散很快,消化更容易。

更可怕是加工食品中隐含着大量的精制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吃进嘴中。据科学研究证明,一个脑回路固定的大人,短短一个月就足以形成新的回路;而青少年只会更快,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青少年肥胖的原因了。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据估计,全球约有4亿多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有10亿人进入糖尿病的前期,差不多有22亿人口处在胰岛素阻抗的边缘。可能这些庞大的数量你没有想到,但是事实是,既便就是这样,美国人奉之”圭臬“的《USDA饮食指南》还在鼓励糖尿病患者少吃多餐,多准零食。

在本书中,作者却认为频繁用食其实对身体造出很大的刺激,让消化道没有时间休息,让胰岛素几乎全天都在分泌。长期以往,身体充满糖,也充满了胰岛素,这被称为“高胰岛素血症”。

所以从平衡和代谢的角度出发,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养成长期吃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而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从而造成身体代谢紊乱症、炎症等,逐步形成慢性疾病。

通过介绍原理方式,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三高、糖尿病或代谢综合症,绝非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因为不当的饮食把身体养成了一个“坏”习惯,而长期运作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正在亚健康或慢性病的状态之中,一定不要操之过急,一夜之间也无法调理好这些问题。还需要静下心来多学习科学知识,了解人体整体运转的机制,然后慢慢调整。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03、膳食平衡是保障我们营养充足的基础

杨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亚健康或慢性病的患者给出调整的建议。我们先看看以下这个饮食清单:

1、 饮食的顺序很重要:依次从脂肪、蛋白质、蔬菜开始,最后才吃淀粉类。

2、 调整饮食的比例:以前吃饭的比例是饭多菜少,现在改成吃很多菜,最后配上少许饭。

3、 尽量采用完整、天然的食材,吃食物本来的样貌。

4、 每一餐要有大量的叶菜类,最好能生吃。新鲜蔬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和植化素,还可以提供膳食纤维,减缓饮食热量吸收的速度,也能改善肠道的微生物种类。

5、 和蔬菜一起搭配大量的好脂肪,像是印度酥油、椰子油、牛油果油、橄榄油、坚果、稀奶油、起司。

6、 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像是豆类、坚果类、肉、鱼、蛋。全蛋的营养利用率是很好的,蛋黄甚至比蛋白更重要。选择小型的野生鱼,像是沙丁鱼鲭鱼。肉类则可以选用放养鸡和草饲牛的肉。

7、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体内生化反应的催化剂。许多朋友会不断地想吃点东西,很可能是因为身体很需要微量元素,适当补充可以让进食的欲望安定下来。

8、 苹果醋、酸菜、泡菜、纳豆这些发酵食品里的糖,和一些可能带来过敏的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已经被微生物消化掉,而对肠道健康有帮助。菇菌类的食物则含有丰富多糖体魔芋也有大量甘露糖,都是肠道微生物所需要的食物。

9、 水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我们每天所摄取的食物。喝好水能让体内的化学反应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大自然为患者治病是真正的主体,而医生只是助手。”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这句话和杨博士提供的改善饮食清单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大自然提供原生的材料我们食用,促进了人体细胞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人的各种器官的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提出食物要保证多样性,一个人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第周25种以上。

膳食平衡是保障我们营养充足的基础。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阿玲,中医药专业毕业,后来到一家全球营养健康产品公司上班,是这家单位的顶级营养师。今年刚好50岁,她的皮肤十分紧致,身材也很好,从外貌上看顶多30岁左右。她所在的单位里,小伙伴都笑称她为“大胃王”,因为她特别能吃。

在给我们上营养课时,她直言,你生病也好,肥胖也好,是因为吃的品类不够多,或者是吃的结构没有对,就和杨博士推荐的以上清单的结构、品类等真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你能吃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喝好水,就算偶尔吃点所谓的“垃圾食品”,身体也有能力帮你代谢掉,但是不能养成长期的、吃这些食品的坏习惯,否则就会积重难返了。

04、调理身心的三把金钥匙:断糖、减餐以及运动

杨博士说,一个人光是意识到自己的健康走下坡,而主动希望透过饮食和运动来调整体质,就已经打开了疗愈和修复的大门。

从断糖开始,启用第一把恢复健康的钥匙,减少对胰岛素的刺激。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不吃精制糖,对内分泌、新陈代谢会带来全新的效果。坚持一段,不仅体重降下来,而且注意力和精神也会得到有力改善,不再嗜睡,头脑会感觉到相当清晰,心情与情绪也不容易受到负向的干扰,对各种甜食或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也没有那么想吃了。

如果能适当选择减餐,不饥饿的情况下,身体就会有”休息“的时间,再如果能减去一餐并停年零食和宵夜,让身体至少持续十几个小时没有饮食的负担,就有机会得到更长时间的修复。

如果说不吃精制糖很重要,那么减少进食次数就是第二把改善健康的金钥匙了。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但尤其要注意,不要做我这样的”傻事“。

原来听说辟谷比较好,为了健康,我选择了三天不吃东西只喝水。当我的一位营养导师听说之后,大骂我一顿,并且要求我马上开始吃东西。她说:你每天大量的说话沟通,甚至还要出差,工作量这么大,三天不吃东西,耗神耗气,得不到休息,还不吃东西,就是一种戕害。

果然,第四天我就生了一场感冒,很明显就是因为没有吃东西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

科学的断餐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的另一把金钥匙就是运动了。

虽然我们刚刚收到噩耗,华为高管跑完28公里之前,突发心梗猝死。在这里,我们不便做更多的评价,但是如果能从整体思维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作为医学博士,在进行多年的医学研究后,告诉大家,运动的目的不只是减重,更是重新唤醒身体与脑的连结。

他提到,身体的活动,是全身从脑到肌肉不断交换讯息的结果。脑和神经系统每秒要处理几十亿位元的信息,把大量信息传送到不同的肌肉和身体部位,让身体每一个角落能协同运作,达到稳定和平衡。

一个人如果能持续运动,可以启动7000个有益健康的基因表现。这些基因活化起来,就是从最基础的层面为身体建立全新的回路。

并且适量运动可以加速改善胰岛素阻抗的体质,并且减缓甚至停止通往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的脚步。合理的运动能让我们建立肌肉,这是身体活动起来的基础,也是刺激新陈代谢转化最快的方式,让身体从消耗转向成长。

运动对心情有障碍的朋友是最好的药,可以从代谢、内分泌和情绪层面带来全面支持。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05 结语

本书的作者杨定一博士有三点十分让我敬佩和仰慕。

第一是博士本人的功底很深厚。早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主持免疫项目的科研项目时,身边都是大学者、大科学家,而且有不少人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有缘。这样的学术氛围和环境,令他自己的西医功底十分了得,而博士本身博采众览,兼蓄包容,也对古老的医药文化有造诣。

第二是博士敢于直言。在今天《疗愈的饮食与断食》这本书中,就直言批评了美国《USDA饮食指南》给人类带来的近乎”灾难性“的营养事件。这是一位科学家应有的正直态度,敢于批评,勇于探索和创新,令人折服。

第三点是博士十分接地气。虽然是身居庙堂之高,但每次娓娓道来、教给大家的是他亲身体验过的,带着大家实操的成果和经验分享。在很多书里他都会教实用方法,但是每次都会说到一句,不可能只注重技能技巧,要思考从自身内心的改变出发这个命题。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我是一个平凡的中年人,热爱运动与美食。早期因为连续做了两次大手术,又不懂康复营养,我这的“国防”身体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筛子“,象一只被漏了无数洞的船,到处进水。

早期肝硬化、颈椎第二节病变、因使用激素引起的肥胖。。。令一个曾经在运动场上驰骋青春,身体健康引以为傲的我不敢想象,也无法接受。

其实无论是平凡人还是成功人士,追求旺盛的生命力是本能,也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在寻求的过程中,2016年,我邂逅了一些健康产品,特别有幸的是,在我有为自己健康发愁时,遇到的居然最自然的食材、制作工艺超前的活性酵素和益生菌,同时还有集合世界科技尖顶水平的膳食纤维、干细胞产品。这些产品实实在在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健康状态。

我十分好奇,为什么这样的活性酵素和益生菌等这些产品能改善我的健康状态?为什么?为什么?我象一个“好奇宝宝”一样,开始寻找各种医学资料学习,也就此打开了自己的营养学之路。

五年时间里,从《营养圣经》到《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从霍尔福德、范志红王涛曲黎敏、徐文斌、陈允斌,再有幸接触到杨博一“生命系列”。。。一个半路出家的平凡人,只是想寻找自救的方法,但我的意外收获是,学到的不仅是调理的各种中西医调理的方法技能,而且在自己为人处世的思维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如同杨博士在本书的最后一段说到:

生命本来是完整的,所谓的调整其实都是你本来就可以做,很容易配合生活的节奏来进行、来完成的。如果说我们还需要再额外做点什么,那最多也只是放过它,不再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它。

这一次,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信心,让生命带着走,把自己交给它。

解锁身体健康的密码,先学会断糖减餐、运动和释放压力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吃瓜群众”赢了!“吃瓜”不仅营养好还抗衰老,医生推荐这几种 - 天天要闻

“吃瓜群众”赢了!“吃瓜”不仅营养好还抗衰老,医生推荐这几种

人们常常调侃“吃瓜”是一种轻松的消遣方式,但实际上,“吃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选择。某些瓜类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助于抵抗衰老,它们无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宝藏”!健康时报资料图 张弛摄研究发现:瓜类中这种成分有助于抗衰老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朱正江团队在《科学进...
患者术后脑梗死,家属调监控遭拒? - 天天要闻

患者术后脑梗死,家属调监控遭拒?

近年来,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证据举证责任时,患方多提及视频监控问题。“做完肿瘤切除手术,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现在人没了,这是我们从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马先生向奥一新闻反映称,其母亲因盆腔肿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做剖腹探查术,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在ICU监护治疗二十余天后去世,其对医院术前评估是否...
失眠好可怕?医生提醒:这3种睡眠特征要特别留意 - 天天要闻

失眠好可怕?医生提醒:这3种睡眠特征要特别留意

深夜11点,28岁的程序员小陈第7次翻身看手机,屏幕显示“02:47”。窗外雨声淅沥,他却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机器,明明身体疲惫不堪,大脑却像走马灯般回放着白天的工作对话、未完成的方案、甚至三年前和同事的争执。
男子身上发痒竟是肝癌?专家:这些体征更需警惕 - 天天要闻

男子身上发痒竟是肝癌?专家:这些体征更需警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 曹宇悦)近日,“男子身上发痒检查后确诊肝癌”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友分享类似经历,称肝癌可能伴随皮肤或眼睛发痒。“肝癌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较为少见,通常与肿瘤压迫胆管系统有关。”5月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郭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