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阵子,“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的话题上了热搜。
当代年轻人熬起夜一个比一个猛、喝起来一个比一个醉的彻底、点外卖一个比一个勤快、加起班一个比一个拼!
但是在打开体检报告那一刻,什么结节、增生、糜烂、积液、囊肿等等,感觉比装神弄鬼的恐怖片恐怖多了。
然后再上度娘一查,元芳,怎么样,芭比口了,半条命吓没了。
还有些人,生怕自己身体真的有什么问题,根本不敢去体检,他们更是发表豪言壮语:
“只要我不去体检,我就没有体检报告,没有体检报告,就说明我没病。”
那么,体检报告里那些常见的医学术语,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1 肺部结节
小于8毫米不用怕
首先,看到体检单上肺结节,先不要太慌。
因为出现肺部结节,可能是因为肺炎、肺结核以及肺结核后留下的痕迹,而真正肺癌的比例很小。
看清楚结节的描述,结节边缘是否光滑,有没有营养血管等
其次,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不到1%,建议每年复查低剂量CT;
直径在5~9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0.5%~2%,建议3-6个月复查,如未增大,则可每年复查;
2.甲状腺结节
95%是良性,过大及怀疑恶性要当心
甲状腺结节中有95%都是良性的,因此不必太过焦虑。特别是,压力和焦虑紧张的情绪可能会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高。
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对身体并无影响。
只有少数结节体积过大致使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高度怀疑其为恶性时,才需要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3、乳腺增生/结节
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临床中提到的乳腺增生,多是良性的。
比如青春期女孩乳腺发育长大;或者乳腺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的周期性疼痛,通常无需用药和治疗。
乳腺结节,也只是描述乳房里有个小疙瘩,本身不是一种病。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乳腺结节是“好”是“坏”呢?有两个方法:
1、看数量
普通的乳腺增生引起的结节喜欢成群结队,往往是双侧多个,而乳腺癌引起的结节就比较孤僻,一般是单侧单个。
2、看分级
不少报告单里在“乳腺结节”后面还跟着“BI-RADS 几级”,一般 1~3 级的话问题不大,4 级以上就要注意了。
总的来说,乳腺增生/结节一般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半年~ 1 年一次的乳腺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4 子宫肌瘤
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非常常见,20~80% 的女性在 50 岁前都会长子宫肌瘤。绝大多数子宫肌瘤也没有症状,其实就跟脸上的痘痘差不多严重,只是挤不到而已……
如有一下情况则需要干预
1 瘤体较大,单个直径大于6厘米,需要考虑手术。
2 瘤体小于6厘米,但是位置不好,比如压迫膀胱等。
3 子宫肌瘤伴出现不规则月经,出血量大,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
4 子宫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特别是绝经后肌瘤仍出现生长,这时就需要排除恶变可能,可能需手术治疗。
5 宫颈糜烂,不是烂
别怕,所谓的宫颈糜烂其实是指“糜烂样改变”,说白了,像是糜烂但不是糜烂。
这是之前医学界的一个命名失误,现在正式名称已经改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了。 宫颈糜烂已经从教科书上被除名了。
那为什么会发生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呢?
宫颈口附近的表皮分两种,靠近子宫的叫柱状上皮,靠近阴道的叫鳞状上皮,很多时候井水不犯河水。
但也有的时候,柱状上皮会“越界”抢占一部分鳞状上皮的地盘。
柱状上皮比较薄,所以下方的毛细血管就变得很显眼,看起来像一片红红的糜烂,“宫颈糜烂”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别以为体检报告上显示“宫颈糜烂”就觉得自己离宫颈癌不远了。
预防宫颈癌,除了尽快打上HPV疫苗之外,最好都定期做宫颈筛查,才能真正地排除“宫颈癌”的可能性哦。
6.胆囊息肉
一般来说,对于小于5毫米的胆囊息肉,特别是多发息肉,每年的B超检查就足够了。
对于5-10毫米的胆囊息肉,开始需要每6个月检查一次B超,1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
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或者短时间内增长迅速,那就有高度癌变的风险了。
我自己就有两个胆囊息肉,一个2.5㎜,一个1.6㎜。每年体检观察就行了,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胆囊息肉,去医院把胆囊切掉。
少量盆腔积液,正常
盆腔有少量积液往往是正常现象。少量盆腔积液往往是生理性的,多见于排卵后及经期,是由于卵泡液进入盆腔或者是经血逆流所致,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性。
如果有以下情况的话,就要考虑可能是病理性的积液,需要及时处理了:
❶ “水位”超过 3 厘米;
❷ 伴有小腹疼痛或坠胀感;
❸ 阴道有异常分泌物。
肝肾囊肿
一般囊肿直径小于3厘米又无临床症状者,暂时不需要进行干预,但是也不可放松警惕,需要进行动态观察囊肿有无发展。
#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当代年轻人:只要不体检 我就没病#
创作不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也许会对你小有帮助。
关注@王不留其行 评论点赞[祈祷][作揖][作揖][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