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吹着凉爽的秋风的状态,从北边吹来的冷空气和南边湿润的暖空气相撞,形成降水,气温逐渐下降,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个季节,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饮食上要多吃滋润的食物,以润秋燥;起居上,昼夜温差大,秋捂要有度。
中医认为,秋分养生宜养脾胃。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
今天教你三招防秋燥!
1、养生穴位,滋润护肺
秋风萧瑟,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燥令当行,想缓解秋燥、润肺气,可在屋内放一盆水保持空气湿润,每天早晨用清水润润鼻腔。
也可以常灸肺俞、太渊、膻中、肾俞、太溪等穴位润肺气,解秋燥。
2、早睡早起,调养起居
中医养生有句话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实际上就是指一般情况下,秋天的天气偏向于“凉而不寒”,过早穿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与“凉气”接触太少,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季。所以适当“冻”一下,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秋天有“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有利于人体的抗寒、抗病、防病。
但是也要适度,体质虚弱的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脚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此时建议大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可以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放松心情,防悲秋。
3、秋分食疗
秋季燥邪伤人,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滋生一些疾病。在饮食上建议多吃以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秋燥咳嗽要提防,这种咳嗽往往咽喉一痒就咳,干咳少痰。
饮食上建议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辛辣、甘肥或生冷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百合、杏仁、燕麦、山药、银耳、白萝卜等白色食物,也可以多吃芝麻、蜂蜜、西红柿、乌梅等滋润食物,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推荐:桑叶雪梨甘蔗水
方法:将桑叶15克,甘蔗一节去皮切段,与雪梨一枚切块,煮水15分钟,待冷却温饮。
桑叶雪梨甘蔗水,味道甘甜,滋阴润肺,可以作为日常饮品。
注意:糖尿病病人不建议饮用。这仅仅是饮食上的防护,如果严重的咳嗽,单纯食物治疗,病重药轻,为了避免贻误病情,建议到医疗机构正规治疗。
秋分后,防寒防燥,滋阴润肺,让我们的起居作息都顺应自然规律,切莫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