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温馨的小家里。卫生间里,55 岁的林阿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天的 “特殊护理”—— 大便后用清水仔细清洗屁股。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足足十几年,对她而言,这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环节。
与此同时,客厅里,林阿姨的丈夫李叔叔正一边看着报纸,一边时不时朝卫生间的方向瞥一眼,脸上带着些许无奈。眼瞅着上班时间快到了,可卫生间的门依旧紧闭着。终于,李叔叔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我说你差不多得了,每天早上厕所这么紧张,你还在里头慢悠悠地洗,哪有这么讲究的!” 林阿姨在卫生间里听到这话,不紧不慢地回应:“你可别小瞧这事儿,我这么注意卫生,这么多年都没得过痔疮,你呢?三天两头被痔疮折磨,就该学学我。”
这话一出口,可戳中了李叔叔的痛处。他苦笑着摇摇头,心里也犯起了嘀咕:“难道真像她所说,便后洗屁股能预防痔疮?这到底是真有科学依据,还是她瞎讲究呢?” 相信不少人心中也有同样的疑问,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究一番,大便之后到底要不要用水洗屁股,长期坚持对身体又有哪些影响。
洗与不洗,这是个问题
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便后洗屁股之前,得先弄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大便后的屁股需不需要清洗?其实,肛门周围的皮肤并非我们想象中那般平整光滑,而是布满了褶皱,这就为污垢的隐藏提供了 “绝佳场所”。纽约大学微生物和病理学教授曾直言:不管你用卫生纸擦拭得多仔细,肛门褶皱处仍会残留大约 0.1 克的粪便。可别小看这区区 0.1 克,里头可能藏着成百上千万个病菌呢。由于肛周环境相对封闭,再加上这些残留污物长期 “驻扎”,简直就是细菌滋生的 “温床”,疾病自然也就容易找上门来。
另外,大家在擦拭肛门时可别太用力。要知道,肛周皮肤十分脆弱,不仅薄如蝉翼,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稍不注意就可能受伤。这么看来,用清水清洗肛门好处多多,既能把残留的粪便清理干净,又能避免纸巾摩擦带来的伤害。具体来说,便后洗屁股有这些显著优势:
有效抑制细菌滋生
每次排便后,肛周除了大概率残留粪便和分泌物,一整天的日常活动还会让一些体液悄悄 “溜” 到这里,时间一长,细菌便开始疯狂繁殖。而用清水清洗,就像是给这个细菌 “老巢” 来了个大扫除,能将潜在的病菌一扫而空。这样一来,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 “潜伏” 的细菌就没机会兴风作浪,侵害肛门部位,间接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
助力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女性的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尿道口和肛门口距离很近。要是任由肛周细菌肆意滋生,它们很可能顺着会阴一路 “溜达” 到私处,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严重的话还可能诱发妇科疾病。所以,便后清洗屁屁,对预防生殖系统疾病感染也有着积极作用。
降低肛门疾病患病风险
痔疮、肛裂等肛门疾病的发病率可不低,而坚持便后用清水清洗肛门,能有效预防肛门炎症和感染,减少细菌滋生,从而降低患上痔疮等疾病的风险。尤其是长期久坐的人群,下肢血液循环本就容易受阻,适当用温水清洗肛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痔疮。
提升身体舒适度
要是肛门周围皮肤长期处于卫生条件差的状态,分泌物不断累积,在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下,细菌和微生物就会 “大展拳脚”,引发肛周瘙痒,甚至产生异味。及时用清水清洗,能迅速缓解这些不适症状,让你倍感清爽舒适,身心压力也随之减轻不少。
这么一看,便后清洗屁股对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确实大有益处。不过,清洗时也有不少讲究,方法不对,反而可能好心办坏事。
掌握正确方法,洗出健康
清洗前准备不可少
便后擦拭时,卫生纸的选择至关重要。尽量挑选柔软、无香味、无刺激的产品,擦拭动作要轻柔,千万别用力过猛,不然很容易刺激肛周皮肤,导致破损。要是实在不想便后清洗屁股,也可以用湿纸巾代替,但用湿纸巾擦完后,记得再用干卫生纸擦干,保持肛周干燥。此外,清洗前一定要先洗净双手,防止手上的细菌趁机 “跑” 到肛门周围。
选对清洁用品
水质是关键,最好选用煮沸后晾凉的水或者经过过滤的水,这样能大大减少水中原本携带的细菌,保证清洁过程干净卫生。清洗时,水温也有讲究,温水最佳,既能轻松去除大便残渣和细菌,又能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等疾病。清洁用品方面,用清水就足够了,没必要使用私处清洁液或沐浴露。一般的清洁剂大多呈碱性,而女性私处属于弱酸环境,使用清洁剂可能会破坏肛周原本相对稳定的 pH 值环境,反而不利于健康。而且,经常使用清洗剂还可能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发过敏等症状。清洁方式上,淋浴是首选,流动的水能够迅速带走污垢和细菌,清洁效果更彻底。要是选择盆浴,一定要做到专人专盆,绝不能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清洗完毕后,别忘了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将肛周擦干,保持干燥,不给细菌滋生的机会。
坚持适量原则
清洗屁股这件事,一次两次效果有限,得长期坚持,才能收获持久的健康。但也别过度清洗,每天一次就足够了。过度摩擦和清洁可能会损伤皮肤,太频繁地清洗还可能破坏肛周菌群平衡,降低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对于女性来说,这还会增加患妇科疾病的风险。所以,清洗屁股并非多多益善,把握好度才是关键。
除了便后清洁屁股能保证肛周健康,排便习惯也和肛肠健康紧密相连。改变下面这三种不正确的排便习惯,能有效预防肛肠疾病。
不良排便习惯,肛肠健康的 “隐形杀手”
用力排便不可取
很多人在便秘或者大便干结排不出来时,总觉得只要自己再 “使把劲” 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用力排便并不能改善便秘状况,反而会让肛周相关肌肉强烈收缩,导致肛周过度充血,大大增加患痔疮甚至肛裂的风险。而且,过度用力排便还会使血压和腹压升高,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极有可能引发疾病急性发作。便秘人群不妨从饮食入手,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饮水量。要是情况仍未改善,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可别因为怕麻烦而耽误了病情。
长时间如厕危害大
如今,不少人上厕所时喜欢玩手机,有些上班族甚至把厕所当成了 “摸鱼” 的好地方,不知不觉就延长了上厕所的时间。不管是蹲便还是坐便,长时间如厕一方面容易让人分心,导致排便不彻底;另一方面,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利于直肠肛周部位的血液回流,会加重肛门血液淤堵,增加痔疮的发病几率。对于习惯蹲厕的人来说,还可能阻碍下肢血液回流,使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
有便意别憋着
有些人工作一忙起来,连去趟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强忍着便意。可一次次的忍耐,会让直肠和肛门神经对便便刺激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便秘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