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2022年07月14日15:52:24 健康 1897

大部分80后和90后的小伙伴,幼儿时期打过屁股针,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疼痛等,打了几针屁股针后就好转,见效快且便宜。曾经屁股针风靡一时,屁股针也就是臀部肌肉注射。臀部肌肉厚,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特别适合肌肉注射。但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少见屁股针,是为什么呢?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 天天要闻

为啥现在很少见屁股针了?

所谓的屁股针,其实就是向臀部肌肉注射,除了这一注射方式,还有静脉注射,可分为短暂性和持续性,短暂性就是我们平时看的“打针”,持续性就是输液

1、打针时疼痛

众所周知,打屁股针时非常疼痛,以至于疼好几小时,甚至坐立不安。

2、药物吸收问题

部分人打屁股针时因为过度紧张,使得肌肉收缩,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大多数儿童打针时不停地挣扎,易造成注射困难,从而导致局部疼痛和红肿;超重或肥胖者不适合打屁股针,由于脂肪层太厚,针头难以到达臀大肌,注射不恰当易导致坐骨神经损伤或感染。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 天天要闻

3、跟人们的选择有关

近几十年来,静脉注射迅速发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输液见效快,疼痛程度低,因此首选静脉注射。还有,打屁股针时需向下脱裤子,使得成年人非常尴尬,所以拒绝打屁股针。

为什么打屁股针那么疼?

1、注射方式

屁股针垂直扎入肉中,刺入皮下2.5~3cm左右,疼痛面积较大;同时打屁股针时推动速度慢,疼痛持续时间长。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 天天要闻

2、药物刺激

部分药物本身可刺激肌肉组织以及血管黏膜,因此注入药物时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

3、跟医护人员有关

如果护士经验不足,没有掌握好深度,可能会导致异常疼痛。

为什么输液不能太盲目?

因为屁股针吸收慢,打针前还要做皮试,且有人会觉得场面尴尬,因此被逐渐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输液。但输液太过盲目会带来伤害。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 天天要闻

1、易造成过敏

若对输入的药物过敏,轻则出现肿胀、皮肤瘙痒和寒战以及高热等,重则可造成休克或死亡。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最为常见,因此用青霉素时先做皮试,以免发生意外。

2、可能出现空气栓塞

静脉注射前没有排空空气,空气会跟随着输液管道进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没有及时抢救可因为窒息而丢失宝贵生命。

3、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在短短时间内输入太多液体,可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承受的负担。尤其是对心脏功能较差者来说,极有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 天天要闻

4、导致静脉炎

输入高浓度且刺激性太强的药物,易诱发静脉炎症,导致静脉炎。

5、造成感染

输液时必须选择一次性的器械,输液前做好局部消毒。没有做好消毒或共用注射器,细菌有可能会跟随着进入,诱发局部炎症,甚至会导致感染扩散,严重时可诱发败血症。

6、导致渗透性损伤

输液时,药物外渗在血管周围组织,就会造成渗漏性损伤。如果情况不严重,仅仅表现为手肿且疼痛;情况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增加患者承受的痛苦。

小时候经常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多有3个原因 - 天天要闻

家医君寄语

其实屁股针并没有消失,有些药物无法口服,也不适合静脉注射,因此通过肌肉注射的途径给药,常见的有黄体酮维生素D3、D2和维生素A,还有维生素B1、B2、B12以及K1。值得注意的是,非必要情况下不能盲目输液,以免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造福乡亲!温朝阳教授在阜南县设立名医工作室 - 天天要闻

造福乡亲!温朝阳教授在阜南县设立名医工作室

大皖新闻讯    6月30日,阜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允凯为阜南县人民医院“温朝阳教授名医工作室”揭牌。即日起,北京大学国际医学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温朝阳将利用节假日来家乡开展义诊,而且每月不低于一天。温朝阳是一位从阜南县走出去的医学博士,深耕血管超声、心脏超声、浅表器官超声及介入超声领域。“40...
【周三视频】郭丽燕医师:老年患者家庭营养管理 - 天天要闻

【周三视频】郭丽燕医师:老年患者家庭营养管理

讲者:郭丽燕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主治医师,注册营养师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减重与代谢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加速康复外(ERAS)学组组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学分会委员。专业擅长:各类慢性病、肿瘤及代谢综合征营养管理;肥胖及超重人...
【903营养】中药代茶饮,喝法有讲究!“菊花茶”、“枸杞茶”...你喝对了吗? - 天天要闻

【903营养】中药代茶饮,喝法有讲究!“菊花茶”、“枸杞茶”...你喝对了吗?

作者:管成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原117)医院营养科营养师《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中医师负责科室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表的质量监控,参与科间查房、临床营养宣教、身体成分测定、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及病历书写等相关工作。如今,各类饮品已经成为了年轻群体的生活必需品,“拼单团咖啡”、“靠奶茶续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