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的“清淡饮食”

2022年07月01日10:16:29 健康 1928

癌症和心血管死亡,与饮食息息相关!致死率全球第一。

王婆婆今年68岁了,自从十几年前查出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她就格外重视自己的饮食,平时很少吃肉,以素食为主,有时连晚饭都不吃,美其名曰“清淡有益,过午不食”。

前几天,王婆婆在公园散步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导致股骨椎骨等多处骨折。医院检查发现王婆婆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需要恢复很长一段时间。

王婆婆这个情况是没有正确理解“饮食清淡”之故,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谈“肉”色变,担心吃肉会加重病情,于是经常吃素,不沾荤腥。这个后果是容易缺乏蛋白质引起免疫力下降和骨基蛋白合成不足、容易引起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质疏松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等危害。

那到底什么才是清淡饮食呢?是不是只吃素菜不吃肉就可以了?很多人误以为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这样的“吃草”式饮食。

清淡饮食是相对于“肥甘厚味”而言的。所谓肥甘厚味,就是中医所说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这类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肥胖等不良影响;而且过食油腻食物,还会减弱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对营养的正常吸收。

所以,清淡饮食并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议不要吃过于油腻、甜腻,以及味道过重的食物,除了食物的原材料,烹饪方式对于清淡饮食也很重要。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饮食。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指在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饮食方式。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少辣、忌重口味,以及正确的烹饪方式。从营养学角度上说,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原汁原味,也是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营养成分的一种饮食方式,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做过一次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发现,有40%~50%的外科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患者身体受伤,出现应激代谢变化,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生病就要多喝汤、多喝粥,肉蛋奶等“发物”要少吃,最终造成营养不良,不利于病情恢复。

《柳叶刀》的研究告诉我们:每5名中国人,就有1人死于饮食错误。《柳叶刀》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该项研究的追踪时间长达30年,得出许多颠覆认知的结论。

其中,我国因为饮食结构导致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居然远远高于美国!要知道,美国是著名的高油、高糖饮食国家,为何死亡数据比中国更“好看”?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研究发现,中国人最大的“饮食杀手”不是糖和脂肪,而是钠超标、杂粮太少和水果太少。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有300万人死于高钠饮食,300万人死于杂粮摄入不足,200万人死于水果摄入不足。

具体来看,在中国,饮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均位于全球第一。其中,中国人每天摄入的钠远超出全球平均水平;每日水果摄入量没达到“及格线”(100g),离最佳推荐量250g更是望尘莫及;每天杂粮的摄入量也在及格线以下。

那么,怎么吃饭才不会出错,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少盐,“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钠离子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血管收缩导致高血压、水肿、肥胖、骨质疏松,甚至胃癌等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盐应控制在6g以下。6克盐为啤酒瓶盖一平盖,一个成年人每天吃盐的量不要超过这一平盖。

对于不同人群,每日摄盐量有一定的差异:1岁以下——尽量不吃盐和酱油、蚝油等调味品;高血压人群——每日摄盐量控制在3g以下;老年人——每日摄盐量控制在5g以下。咸菜、腊肉、腊肠等腌制食物含有大量的“隐形盐”,也要少吃。家中准备限盐勺,平时尽量少去外面吃饭,购买食物时要查看配料表,尽量不食用含钠量较高的食物。

被误解了的“清淡饮食” - 天天要闻

除了在日常饮食中少摄入盐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如薯条薯片、炸鸡饼干、椒盐花生、奶油瓜子、盐梅子等,因为绝大多数零食里面,都加了不少含盐的调味料。

另外,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酱油也要少吃。

少油,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不建议过多摄入,脂肪的产能系数是糖和蛋白质的2倍多,因此脂类食物很容易导致能量过多积聚,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隐患。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依据,成年人油脂的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同时,建议烹调以各种植物油交叉为主,如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芝麻油、玉米油等,煮汤菜时用动物油。烹调时以蒸煮炖的方法为主,以减少油脂的用量。

少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糖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25克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概是一般吃饭用的勺子2勺左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因为这样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就摄入超过50克的糖了。

食用大量添加糖,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急速上升,从而加快脂肪合成,甚至还会引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清淡饮食,一定要少喝甜的饮料,少吃甜的食物,少摄入糖分。

少辣,说到辣,并不只是指辣椒,还有胡椒、花椒、生姜等都包含在内。平常少量吃辣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清淡饮食建议少辣,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会刺激食物所经过的消化道各段,如给口腔、食道、肠胃等带来伤害,另外辣椒素还会刺激皮肤的危害。

营养均衡,清淡富含营养的饮食应该做到食物多样化。

蔬菜也属于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且含有营养丰富的抗氧化剂、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肠胃正常消化的重要保障。豆制品含有和肉类媲美的蛋白质,但热量却非常低;同时,大部分豆制品含有大量的纤维,对于分解脂肪及抑制脂肪堆积极有好处。瘦肉富含蛋白质,足够为我们身体提供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而且瘦肉富含的铁元素和锌元素,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元素,相比果蔬来说,瘦肉的含量要高得多。

鱼肉富含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非常有利于为人体提供营养元素;肉质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鱼肉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而且鱼肉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比如做清蒸罗非鱼、草鱼来吃,既清淡又美味营养。鸡蛋中高含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的构成与人体极为类似,所以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鸡蛋的饱腹感极强,减重的时候吃个鸡蛋,对于延缓饥饿,减少食量很有帮助。适量的牛奶能够补充我们身体中所需要的能量,并不会给我们身体带来额外的热量和脂肪,同时也有利于身体钙质的补充。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成分等,对于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应每天摄入200~400g水果。有人认为水果含糖量高,担心血糖异常就不吃水果,这是因噎废食,更何况即使是糖尿病人也要合理地吃水果。血糖平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控制摄入量,对身体有好处。每天保证吃1~2个水果,最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时间可以选择在午饭后或晚饭前;吃新鲜的水果;果汁、果酱、干果等水果制品不能替代新鲜水果,应少吃;水果不是蔬菜,更不是主食,不能用水果替代正餐或蔬菜。

研究表明,适当摄入粗粮可以降低死亡率,预防癌症,改善睡眠,保护心血管。但粗粮不能盲目吃,生活中我们要警惕一些“伪粗粮”,比如部分全麦面包、麦片、杂粮饼干、杂粮馒头和熬煮时间过长的粗粮粥等,它们的营养价值不如真正的粗粮,还可能增加热量。真正的粗粮是燕麦、高粱、小米、玉米等未经精细化加工的谷物。此外,吃粗粮要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应每日摄入粗粮50~100g。在食用粗粮时要多喝水,不要长期吃同一种粗粮,而要不同粗粮换着吃。

当然,可以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变着花样烹煮粗粮,使粗粮吃起来更美味。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根本,合理科学的进食,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的健康问题。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钙化,需要治疗吗?会不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闻

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钙化,需要治疗吗?会不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钙化而感到担忧和困惑。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轻男士来到我的门诊,他因为最近感觉小腹不适,于是做了一次B超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前列腺出现了一些钙化的现象。
饭后散步其实是错的?医生:上了60岁后,饭后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闻

饭后散步其实是错的?医生:上了60岁后,饭后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热得离谱啊!”张大爷扇着手里的蒲扇,汗流浃背地说道。他和妻子刘阿姨正和对门的老邻居李叔李婶在小区对面的公园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