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代表:中医药创新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

2022年06月30日14:11:31 健康 1476
刘清泉代表:中医药创新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 - 天天要闻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本次党代会上,党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做客北京青年报直播间,畅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最新动向。刘清泉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已建立起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药防治屏障。同时,中西医融合对于中医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医学不单要与现代医学结合,还要与其他学科融合,从而持续向前发展。

老中青“传帮带”传承中医技术

与时俱进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

刘清泉代表:中医药创新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 - 天天要闻

说到中医药传承,近些年来,北京中医医院一直在开展多项行动。刘清泉介绍,作为北京市第一家市属中医医院,60多年来,北京中医医院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一代代传承下来,形成了自己的医学流派。院内形成了“传帮带”的好传统,通过中青年群体的首席专家带队伍,对老一辈的中医技术进行传承,同时,又充分培养年轻人,通过“杏林优才”计划,鼓励年轻人开展中医方面的创新性研究。

“中医药创新也要与时俱进,要给中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刘清泉表示,目前,院内正在开展多项创新性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比如,院内专家正持续改进一些中药外用膏贴,传统的膏贴可能颜色比较黑,贴上之后会影响局部皮肤,目前院内相关专家正在通过使用一些现代新技术,改良传统膏贴,做到粘而不黑,同时保持药物疗效,又方便患者使用、携带。还有院内专家在专攻火针技术,通过与材料学相结合,深入研究火针技术并推动其成果转化,目前也已开展了五六年时间。

中西医融合是未来趋势

中医学亦要与其他学科融合

刘清泉代表:中医药创新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 - 天天要闻

关于中西医融合,刘清泉认为,这对中医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未来可能形成一门新的医学。“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类科学,两者就像一座山的两个坡,一个阴坡,一个阳坡,站在两个不同方位上看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当两个人都攀登到医学顶峰的时候,会发现大家说的是一回事。对于事物全貌的系统性认识,中医可能比西医强,而在细节处理上,西医可能又强于中医。当两者融合后,一定会形成一个高于传统中医、又高于经典西医的一门学科,而只有在中国有这种中医基础。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和西医今后一定会走向融合。”

刘清泉还认为,中医学不单要与现代医学结合,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比如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等,这对于中医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是古老的,但也要善于吸纳现代科技,博采众长,不断精进自己。

托管本市4家区属医院

注重培训村医专科能力

近年来,许多老百姓发现,家门口的中医服务越来越多,获得感也越来越强。北京中医医院也在持续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将精湛的医疗技术送到基层、送至老百姓身边。刘清泉透露,目前,北京中医医院托管了平谷区延庆区、顺义区、怀柔区这4个区的区属医院,帮助提升其中医诊疗服务水平,同时让北京中医医院的技术、学术能力通过这些区属医院惠及更多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市、区、镇、村四位一体的模式,让老百姓不出村镇,就能在当地让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生和托管医院的医生帮其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情况复杂的病人,甚至可以直接转诊到北京中医医院。

此外,北京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也在持续向外辐射,包括津冀地区,甚至是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北京中医医院的专家在送技术。不同于直接派专家到基层给人看病,而是趟出了一条别样的路径:“我们在帮助一些基层地方培训村医,注重培训他们的专科能力,比如有的村医专攻儿科,有的专攻妇科,有的专攻消化,这样在区域内就能形成一个小的系统,自动形成分诊体系,尽可能覆盖老百姓各类就医需求。这也是国家医改中提出的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我们也在摸索。”刘清泉说。

我国已建立针对新冠的中药防治屏障

中西医联合治疗更能发挥效用

众所周知,面对新冠肺炎,中医药也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刘清泉说:“几千年来,应对传染病,中医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已经建立起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药防治屏障。”

刘清泉举例,比如对于绝大部分的轻型病人、无症状病人,可能用一些中药去改善症状,病情迅速就可以好转,缩短封控时间,加速感染者康复、回归社会。对于一些普通型和病情稍重的,在中药治疗下,病情转重的几率会大幅下降。抗击传染病,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重症病人增多,其次是担心病人死亡。而对于上述病人,利用中医药将其阻断、不向严重化发展,这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刘清泉表示,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西医可能有很大的优势。不过,中西医联合协同治疗更能发挥效用,在基本的治疗上中医也有很多优势,实际上是中西医融合发展、共同推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突发!王妃凯特宣布“回归”!公布最新照片! - 天天要闻

突发!王妃凯特宣布“回归”!公布最新照片!

刚刚,威尔士王妃发表了一封感人至深的公开信,感谢公众对她癌症诊断的支持,并透露她将出席明天的 "彩旗游行"。42 岁的凯特在今年 3 月透露,她正在接受 "预防性化疗",治疗一种未公开的癌症疾病。凯特表示,她的治疗目前仍在进行中,并将持续数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 天天要闻

高温天的几种食物?

最近北方持续高温,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温度的不断攀升,人体也似乎进入了消化系统的休眠期,食欲不振,没有胃口,还有人食物的腐败变质也加快了速度,我们夏季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 吃含有糯....
Innovation Webinar | 徐慧玉:OvaRePred——开启女性健康管理之旅 - 天天要闻

Innovation Webinar | 徐慧玉:OvaRePred——开启女性健康管理之旅

编者按: The Innovation编辑部推出品牌学术活动 “Innovation Webinar”线上讲座:北京时间每周六21-22点,小编邀请The Innovation的作者/编委,科普化讲述他们在各自“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和背后故事……2024年6月15日,小编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徐慧玉老师!Fig.1 Poster | 讲
这些伤害身体的姿势,你中了几个?来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闻

这些伤害身体的姿势,你中了几个?来看避雷指南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离不开骨骼、肌肉、关节。灵巧的双手,强健的四肢,挺直的脊梁,支撑着活力十足、闪闪发光的生命。《全民健康大会》第二期,带来“强肢健体”的健康指南!小动作也能帮大忙!本期节目邀请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刘亚军、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矫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赵旻暐、北京中医药大学...
59岁女子突发中风去世,医生规劝:连日高温,身体虚要少做4件事 - 天天要闻

59岁女子突发中风去世,医生规劝:连日高温,身体虚要少做4件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老张,你怎么穿得这么单薄?这天气可不稳定。”医生李医生一边打着伞,一边对着刚进药店的老张说道。老张,今年五十九岁
这几种食物与南瓜相克,再馋也别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 天天要闻

这几种食物与南瓜相克,再馋也别一起食用,早了解早受益!

王先生这一晚邀请了几位好友来家中品尝他最新研发的南瓜菜肴。桌上摆放着香气扑鼻的南瓜炖牛肉、南瓜饼和南瓜粥,每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哎呀,老张,你做的这个南瓜炖牛肉真是太好吃了!”李明夹起一块牛肉,赞不绝口地对着老张说道。
茵陈是“养肝第一草”!搭配好了,还能祛湿、护血管 - 天天要闻

茵陈是“养肝第一草”!搭配好了,还能祛湿、护血管

在医院的等候区,张先生坐在椅子上,他的朋友李女士经过,停下脚步,轻声问道:“张先生,你看起来不太好,怎么了?”张先生苦笑了一下,“嗯,最近身体一直不太舒服,特别是这几天。”他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和困惑,“我感觉到浑身乏力,手脚沉重,有时候还会
即将进入高峰期!这种病,没有特效药! - 天天要闻

即将进入高峰期!这种病,没有特效药!

盛夏将至伴随着高温潮湿的天气蚊虫大量孳生登革热的流行也逐步进入高峰期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早期识别、早防蚊隔离是防止出现重症和防止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措施01 登革热主要由“花蚊子”传播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
午睡,是充电还是“放电”?4个午睡误区,让你越睡越累! - 天天要闻

午睡,是充电还是“放电”?4个午睡误区,让你越睡越累!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给您分享专业的医学科普知识,帮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质,感谢您的支持!午睡,这个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其实蕴含着不少学问。对于很多人来说,午睡是下午充电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方法不对,不仅不能恢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