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患者家庭护理二三事

2023年08月11日09:08:06 心理 1090

文/杨立菊

抑郁障碍患者家庭护理二三事 - 天天要闻

老李被诊断为抑郁症有半年多了,病情时好时坏,他的妻子感觉每天如履薄冰,“我管他不行,不管他也不行,有时候他还说活着没意思,谁都不理。我们小区前一阵就有一个人半夜从9楼跳下去了,听说也是这个病,这叫我如何是好呀? ”。确实,家庭成员生病,家人也非常辛苦和煎熬。

因此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经验的精神专科从业者,我想给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属较全面的护理指导,减少抑郁障碍所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让家属在家庭护理患者过程中有所参照。

作为家庭护理者的角色,抑郁障碍的基础知识您了解多少?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以至于悲痛欲绝,严重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并因此死亡。

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全病程治疗策略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

● 急性期治疗(8~12周):控制症状。

● 巩固期治疗(4~9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复发风险较大,应继续使用对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

● 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倾向为2~3年。

急性期患者居家护理要点

抑郁症发作急性期是一座随时可以爆发的火山,此时要注意病人攻击、自伤自杀等行为发生。患者常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一切外部干扰,不语、不动、不交流,很轻的关门声都可以让他焦躁不安;虽然感觉口渴,但是床边触手可及的一杯水都懒得去拿;有人整日僵立窗前或是家中某个角落发呆发愣,让家人不知所措,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家庭护理者的我们该做好什么呢?

1和睦的家庭氛围:家人争吵对病人的情绪有极大害处。患者对家人之间不睦比较敏感,家人对病人的态度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病情好坏,预后的结果。患者最亲近的人对病情的影响最大,家人的疏远甚至“敌对”,将给患者以劣性刺激,也容易因此受到病人的攻击。此时期劝阻亲友最好不要频繁探视。

2安全温馨的环境设施:无攻击行为的患者,最好同亲人住在一起,不独居。居住在二层以上楼房的要为窗户安装防护栏。检查电源设施,尽量不要放到病人能摸到的位置。妥善收纳危险品,诸如:打火机、玻璃制品、绳索、易燃品、刀剪、钳锤、剧毒药品等,不要放在能直接刺激患者感官的地方或容易拿取的位置。避免噪音,远离激发患者情绪波动的外部因素,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居室内力求整洁、大方,根据患者喜好进行布置,摆放其喜欢的花和装饰物。

3家庭基础护理方面: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准备一些符合患者口味的餐食、水果。保证每日营养供给,睡前可以喝适量的牛奶,听一些催眠的音乐辅助入眠,不提供让病人兴奋的咖啡、饮料、浓茶,不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电影。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副反应,关注大小便情况。适度提醒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不急躁,不强迫。

4沟通方面:家属要容忍患者可能出现的错误言行,只要不过激,就让其发泄,不要过多去干涉和评判,认真倾听、不要流露出敷衍的态度。当患者拒绝沟通时,不要强迫他和你说心里的话,只需默默地陪伴和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杜绝说一些刺激病人的话语,对有明显诱因的病人,要避免“诱发因素”的再度刺激。正确的家人陪伴方法是患者“逃离苦海”的“救生衣”。如果家属实在感觉到自己沟通方面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5安全合理用药:药物由家属保管,确保服药到胃,警惕藏药,服药依从性差并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及时联系医生就诊,防止发生意外。遵医嘱服药,抑郁症用药是非常严谨的,因为药物需要达到一定的血液浓度才能起效,按时按量服药是维持血液浓度峰值的一个关键。

巩固期与缓解期患者居家护理要点

坚持服药,督促患者进行自我调整,情绪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测是防止抑郁障碍复发的铠甲

◆ 抑郁症患者要学会主动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这个时期不要过分照顾,什么都不叫他做反而会损伤他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对康复无益。

◆ 定期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处理认知上的错误和童年的创伤以及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并跟医生学会应对压力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观念调整、压力管理、森田疗法、正念、呼吸功能训练等,这些方法都会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压力。

◆ 鼓励社交,帮助其恢复基本的社会功能。家人适当的赞美与认可,对患者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满足。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一般抑郁症好转时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睡眠、饮食、思维改善。

◆ 有意识地避免紧张刺激的活动,合理的运动可以分泌足够量的多巴胺稳定低落的情绪,看愉悦的电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发泄负面情绪,愉悦生活氛围。

◆ 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是情绪稳定的基础。

◆ 督促患者应定期对抑郁的严重程度进行自我测试,以便了解病情轻重。如有异常应尽快就诊。

◆ 坚持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等副反应就认为药物把人吃“傻”了,或者认为长期服药会产生依赖,因此家属擅自停药减药,这种想法、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家属发现服药副反应时要随时咨询专业医生应对,擅自停药、减药行为会导致病情的反复,让病人对自己的康复失去信心,加重悲观情绪。

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坚定信念重塑幸福新生活

抑郁障碍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治疗才会缓解。家属对患者要不放弃、不抛弃、接受现实。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家属是被忽略的抑郁症发病高危人群,很多家属表面坚强、却已心力憔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精神内耗,发现自己情绪有问题时要争取家属援助,把照顾患者的重担先放一放,休整一下,以便今后以更好的状态来照顾患者。抑郁障碍的病因复杂,去除病因也需要多种因素配合,要定期陪患者就诊,随时向医生告知病情变化,便于医生及时调整药物治疗量,配合医生做好家庭心理辅导,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陪伴患者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