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2022年09月30日23:40:27 心理 1615

讲完了学习方法,有人又提到孩子不自律。今天珍姐就讲讲怎样利用心理学法则让孩子自律(珍姐也是为孩子们操碎了心)。

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 天天要闻

霍桑效应,是指当孩子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或者研究对象时,会改变行为的倾向,会表现出观察者、研究者所期待看到的样子或者行为。

借此,你可以偷偷告诉孩子:语文老师正在观察你呢,他说感觉你有成为语文高手的素质。(可以提前跟老师打招呼,一般老师都会愿意配合的)

然后你观察孩子,他慢慢就会向那个方向行动。(你千万别破坏了他的节奏哟)

这里的语文老师可以换为任一学科老师。学习好、能力强的孩子,最好是某一个弱势科目;

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孩子,最高是优势科目。(为啥?有科学原因的,有空再讲)

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 天天要闻

班级里一群被随机抽取的普通孩子,通过8个月的肯定式教育,在成绩上、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自信心很强,求知欲也特别旺盛。

德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因此得出了一个教育真理:当你用积极心态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向你期待的状态转变。换句话说,当你期待孩子变成什么样,他就能变成你期待的样子。

你越向孩子传递正面的期待,孩子越觉得:我一定可以!

鼓励就是积极暗示,你给孩子越多,孩子就越上进。

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 天天要闻

路径依赖是指在生活中,人一旦进入某一条路径,无论这条路径是好是坏,都可能依赖这条路径,就好像突然有了某种惯性,只能在这条路径上越走越远而不回头,很难改变。

我们对“路径依赖”这一心理学法则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运用就是:在孩子没有自主能力的时候养成习惯!

这个过程挺难的,但如果我们坚持下来,孩子习惯养成了,以后我们父母就省心了。

培养孩子习惯的最佳年龄是在3~6岁。

对于我们初中的孩子而言,养成一种好习惯会更难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他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

我们需要带着孩子一点一点破坏掉原有的坏习惯,再形成好习惯!

所以需要的是家长们更长时间的坚持,更长久的努力。

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 天天要闻

登门槛效应,又叫得寸进尺效应(太形象啦)。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换到我们孩子身上,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孩子养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你就先挑其中最容易做到的一方面,来要求孩子。孩子做到了这一方面,再提别的要求。

在前面讲到路径依赖时,说要破坏孩子原有的不好的习惯,然后养成好习惯。我们就可以用登门槛效应,先要求孩子做一个小的改变。

例如,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孩子,不妨要求他每一天把作业有什么记录回来,孩子只要完成就行,先不去管作业是否、完成的质量怎样,先坚持一个月。

等到孩子记录作业养成习惯了,我们再要求他保证作业的质量。

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把语文数学的作业做好。

初中的孩子,也不能要求他一下子能保证所有作业的质量,因为科目太多了。

我们可以先要求他保证他优势学科的作业质量。

优势学科的质量已经能够保证了,再要求他别的学科的作业质量。

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 天天要闻

德西效应:当孩子对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用物质奖励激发他,短期能有效,但是一味地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失去内驱力。

最好的奖励是精神奖励。

一个拥抱,发自内心的微笑,高高竖起的大拇指……只要你想,你会发现适合孩子的精神奖励。

最好的夸奖是夸奖过程。

夸奖孩子过程中努力用心,会让孩子认为成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不要夸奖孩子聪明。夸奖聪明等于告诉孩子成功不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那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甚至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超管用!孩子不自律?6个心理学法则,帮你搞定 - 天天要闻

有家长朋友就直接在私信问我:

孩子咋这么不听话呢?我越说他,他越磨蹭。

我说:你唠叨得太多了呗。

一下子戳到真相。


唠叨太多,督促太多,指责太多,表扬太多,奖励太多……所有的“太多”,都指向一个心理学效应“超限效应”。

什么叫超限效应呢?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逆反的心理现象。


日常生活中,咱们如果能避开超限效应,管住自己的嘴,不唠叨孩子;管住自己的手,不随便指挥孩子,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慢慢学会自我约束,逐渐自律!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