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一词爆红,专家称它能帮你摆脱骨子里的自卑感

2023年10月20日20:41:03 心理 1458

受访专家: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王会秋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最近有个流行词叫“祛魅”,社交平台上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祛魅经历”,无论是对大城市白领生活的艳羡,还是对亲密关系的执着,当下年轻人似乎手拿“照妖镜”,摘掉一层层滤镜,把一切剖析得清清楚楚。当初无比崇尚和追求的,到头来才发现,不过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微博上,博主“山猪嚼细糠”分享自己的“祛魅”经历:“刚开始工作时,对那些精致的白领丽人和4A广告公司很是向往,每天做梦都想加入他们。真正进去后才发现,一切都没看着那么光鲜亮丽,工作中,接触到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大佬,彻底祛除了对他们的光环,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情商和好的人品,看似光鲜的白领不一定有楼下卖烧饼的小两口挣得多……我完成了对职场和工作本身的祛魅。”另一位网友则分享道:“最近和一个男生在暧昧期,我在他面前紧张、害羞、磕巴,前所未有。他没有及时回我消息,我就开始敏感、消极。”后来,这位网友才想明白:“自己对他存在严重滤镜,其实他也是个普通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崇拜别人高学历、佩服旁人会赚钱、艳羡别人高颜值;羡慕大城市的光鲜亮丽、羡慕中产阶层的小资优雅;高看那些名人明星,鄙视那些穷乡僻壤;甚至是消费观念上的“刻板印象”——贵的一定好,便宜质量差。慢慢地,当我们学会对这个世界“祛魅”,就会发现“一切并非如此”或是“一些不过如此”。

“祛魅”一词爆红,专家称它能帮你摆脱骨子里的自卑感 - 天天要闻

“祛魅”一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提出的历史、宗教、哲学领域的概念。韦伯认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是理性战胜非理性的过程,对“世界的祛魅”是世界从神圣化走向世俗化,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的过程。

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王会秋解释说,所谓“魅”,心理学称为“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由此让人产生的认知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光环效应会让人们放大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夸大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导致盲目崇拜;也会让自己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自卑、慕强等心理。

王会秋表示,“祛魅”就是用理性的力量驱散神秘的魅惑。“祛魅”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打破对表面上光鲜事物的滤镜,戳破它彩色泡泡的过程,不断克服焦虑,逐渐让自己内核变稳的过程。比如对体面工作、网红城市、好房豪车、高级圈层、理想婚姻……这些都是外界赋予的社会标签,去掉这些社会标签后,对方是否能保留美好的品质,才是其真正的魅力所在。

如何“祛魅”?王会秋认为,主动走近、了解、认识、经历、体验,“祛魅”才有可能发生,从而获得自己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主体性地位。对眼前的人和事祛魅后,你自己才会分清楚,哪些是属于他的社会标签,哪些才是他的美好品质,从而把对方当成一个普通人去看待。完成对世界祛魅的过程,才能走出羡慕别人生活的围城,当你不再去羡慕别人生活,才能真正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王会秋强调,每个人都要学会祛魅,不要自觉矮人三分。她建议,当代年轻人需要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祛魅”:

1.对“财富”祛魅。对财富祛魅,不是说金钱不重要,而是正视金钱的意义和价值,没必要过于崇拜那些富有的人,更不应为此愤愤不平。财富上的差距不能否定个人的努力,也不是衡量道德优良的标准,更不要以财富论英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起点,但可以通过认知和阅历,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2. 对“权威”祛魅。大多数人都在“崇拜”中长大,但不要因为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更不要过度迷信某些权威,甚至被控制、被规则化。每个人都有局限,当你用崇拜的滤镜去看对方,就会阻碍我们去真实地认识一个人。

3.对“外貌”祛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貌不代表品行高洁,普通不代表学识能力就差。读书学习、健身运动、修习内在气质,也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变得落落大方,精致耐看。

4.对“名人”祛魅。你看到的大多数名人、明星、成功人士,那些美好的品质、独特的才华、出众的地位,基本都是你赋予对方的。当你收回你的注视、你的崇拜、你让渡的权利,神像的坍塌就在一瞬间。娱乐圈无数的塌房事件证明,完美无缺的人很多是人设需要,亦或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形象而已。

5.对“关系”祛魅。很多人在恋爱关系中一直期待着“完美恋人”,当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会给这个人加上滤镜,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卑微,丢了自己。不要对亲密关系抱有幻想,要清醒理智的看待一个人,允许他人有缺点,允许自己做自己,用“祛魅”的心态诚实面对自己,减少虚伪时刻,接纳真正的他人和自己。▲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选择A的你:你的人生将是和平、和谐和充满爱的。你注重精神成长和内心的平静,因此你会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你可能会成为一位心理学家、咨询师或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人处理内心的困扰和痛苦。选择B的你:你的生活将是慷慨和慈悲为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