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2021年10月04日18:53:05 心理 1848

◎阿简


这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的女孩,钢琴、书法、绘画、甚至街舞……样样学得都不错。按理,应该是小太阳一样的孩子——优雅、自信,充满活力,志在必得。


然而她不是。她怯懦、不安,与人交往的每时每刻,都怀揣着巨大的恐惧。她课上不敢发言,瑟缩地站在座位上,嘤嘤地像一只惊弓之鸟。让请她回答问题的老师感觉罪孽深重,仿佛是自己故意害她在大家面前出丑。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课下,她也不敢和同学聊天,对于跟她面对面讲话的人,甚至不敢直视。这种无来由的卑怯,常常让周围的人感到莫名的愤怒,连班上最窝囊的男生跟她说话时,都可以用一种教训的口吻问她:你能学会把头抬起来吗?!


她何尝不想把头抬起来呢?可是,沉重的负疚感和社交恐惧,一层一叠地压在她的肩膀上,她真觉得抬不起来。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在她的家乡,她一直是班上前十名的学生。虽算不上出类拔萃,可是考个普通大学总不成问题。但是母亲说,这个成绩如果在天津,就可以上一本。


于是母亲连她的意见都没有征求一下,就快马加鞭地给她办了蓝印户口,说这样将来她在天津高考,分数线就可以比在家乡低好几十分。


因为一点波折,她比其他的同学晚到了一周。这一周,把她隔成了外人。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她自认为不能融入这个集体,仿佛那一早便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再加上什么,都是负累。她只有一个人闷头学习,期望有个好成绩,别人或许能够接纳自己。


可是月考成绩下来,她在班里只排倒数第四。全班60人的成绩单及班内排名又人手一份,板上钉钉昭然若揭,想藏起来都没有地缝可钻。她焦虑,气恼,一拳打在书桌上,引来周围同学的一片窃笑……


她更恨自己了。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同样恨她的,还有母亲。从老师那里“个别谈话”出来,她满脸通红,泪光闪闪:你怎么会考成这样呢?你怎么能考成这样呢?我费尽了心力把你办来送进这个学校,你以为我容易吗?为什么不好好学?你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她当然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为办蓝印户口送她来天津上学,家里几乎花光了全部的积蓄。因为不放心她在这边的状况,母亲每个周末都要坐高铁在家乡和天津两地穿梭,每个月的收入都用在了学区房的房租和火车票上,而且跑得人困马乏、心力交瘁。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她看着疲惫而焦虑的母亲,心疼而愧疚,心心念念想着的,就是不能让妈妈失望。然而越是这样,她的意识反而越不受她的控制似的,连听课都不能专心,脑子里时常嗡嗡地闪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念头——完全不是她想要的,她也控制不了。


然而这些苦楚,她不敢跟母亲说。母亲的负重已经到极限了,她不能再让母亲担心;她也不方便跟陪读的姥姥说:姥姥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文化,很多东西说了,她也不懂——就是懂了,又怎么样呢?她的困难,姥姥帮不上忙。


而且下个月,就要换姑姑来替班儿了,她不知道接下来的“将来”会是怎样。就像她在日记里写的:她的日子,跟她的心一样动荡。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她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天苦挨。临到考试前几天,更是诚惶诚恐如临大敌,手脚冰凉头疼欲裂,脑子里那些怪念头又嗡嗡嗡地一遍遍飞过,像炸了窝的马蜂。考试的结果,当然每况愈下,她仿佛钻进了一个阴森森的连环套里,环环纠结,处处被动。


我问她目前的情形下,自己感觉最大的困难在哪?她想了又想,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告诉我: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我心里一惊。没有想到一个饱受困扰的16岁女孩,可以这样心如明镜地,挖出了自己所有问题的症结。


16岁女孩因高考移民而患上社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 天天要闻


跟一个朋友聊起这事,她的一个比方,打得通俗而漂亮:孩子需要的是同龄朋友,这是任何无可替代的——你看那麦地,都是成片的,也是一簇一簇、紧紧地拥抱成长的。如果单棵孤立,都可能各有损伤,甚至致命。


对于一个移居到新环境的孩子,最要紧、也是唯一需要补救的,便是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孩子找到朋友。一味地塑造和苛责,只能让她在这种无望的孤立之中越陷越深。而孤立,是最大的折磨。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