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说法,有人说“中国航母编队的战役战法,是学习的苏联模式”,理由倒也很简单,“因为航母是争夺制空权,而导弹军舰055大型驱逐舰才是攻击主力。”
回想冷战时期,苏联海军航母舰队的作战编成也大体与之类似,当然苏联海军并没有“航母”这个舰种,他们是叫做“载机巡洋舰”,虽然力推苏联航母事业的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想要的一直都是航母,但是在苏联国防部制定的发展计划和战役学说里,都只有“载机巡洋舰”。有趣的是,苏联式的航母编队,也是载机巡洋舰负责争夺制空权,为整个舰队“打伞”,然后由搭载大量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大型导弹舰完成攻击。
这些大型导弹舰型号有很多,最早是58型导弹巡洋舰,然后是1134系列巡洋舰(大型反潜舰)、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最后是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有种说法认为,排水量1万吨的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就是用来弥补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数量的不足,当时苏联海军计划建造的光荣级巡洋舰数量,大约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整整2倍。
苏联的航母舰队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搜索-突击”群,该作战编成内大约包括1-2艘载机巡洋舰、1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巡洋舰,有时还会编入一些巡航导弹核潜艇,比如奥斯卡级核潜艇等。实战中,根据和平时期就在跟踪美军航母舰队的侦察-突击群发回的美军舰队位置,搜索-突击群前出到远洋区域机动作战,寻机搜索和歼灭美军的航母舰队。
在其作战中,载机巡洋舰主要负责制空权的争夺,以及对敌人核潜艇的驱赶、打击。最早执行这一任务的是1143型“基辅”级载机巡洋舰,他可以携带雅克-38或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些战斗机虽然空战能力有限,但是驱离和攻击那些挂载重型攻击弹药的美军舰载机还是足够的。于是苏联的舰载机并不会寻求飞出去太远去作战,而是在距离舰队较近的位置上组成空中拦截网,这些垂直起降战机即便不能击落美军舰载机,也可以打乱其攻击阵型和计划,并逼迫其提前发射反舰导弹或者航弹,这也能对舰队的空中防御提供帮助。
然后以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光荣级巡洋舰、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为代表的攻击舰艇,就会大量的发射花岗岩等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这些导弹军舰事实上才是苏联海军航母舰队的核心主力,某种角度看,载机巡洋舰倒像是护卫舰了。当然,苏联的这套战法是建立在苏联航母数量没有美西方多,且导弹技术飞速发展,导弹军舰可以在舰载机的作战半径附近发射导弹完成攻击的基础上的。
说起来,如今中国海军航母舰队的作战方式确实与之十分类似,受限于航母数量不足,航母也更多需要承担为舰队提供空中保护的任务,而对敌人舰队的攻击,也确实更多是由055、052d这样的导弹驱逐舰承担,这些军舰都可以携带yj-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可以在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之外发射反舰导弹,完成攻击。
然而, 如果就此认为中国航母舰队的作战形式完全和苏联类似,那也是错误的。毕竟,中国航母舰队可谓是“融合了中西方优势特色”,是有中国特色的航母舰队。比如,中国航母并不携带重型反舰导弹,而是和美国一样,更多依靠舰载机作战,因此航空操作能力比苏联航母要强得多,甚至发展出福建舰这种搭载电磁弹射器的超级航母。
中国的003型福建号航母,可以携带固定翼舰载机预警机,以及性能十分优秀的歼-35型第5代舰载机,并且还能搭载反潜、电子对抗、救援、运输、通讯中继等多种类型的其他舰载飞机。换言之,中国航母虽然主要承担舰队的制空作战任务,然而也具有多用途的能力,可以执行攻击任务。比如,歼-35和歼-15等舰载机,都可以挂载yj-91、yj-83k等反舰导弹发起攻击,甚至歼-15还曾携带4枚yj-83k反舰导弹在航母上起飞,这显然都证明了一点,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能力是多元的、联合的,并非单纯依靠飞机,也并非单纯依靠导弹军舰,而是两者的结合。
此外,中国航母的发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远洋机动作战的思路,航母编队的配置更加完善,并非是苏联式的“导弹一波齐射理论”,而是要在作战海域长期存在和控制制海权,因此综合保障能力、自持力、信息化和电子作战能力、反潜作战能力等,都比苏联航母战斗群的要求更高。由此可见,中国航母舰队,实则是吸取了“东西方精华”的产物,作战理论和军事技术,都远非当年的苏联能够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