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以色列停火之后,也门胡塞武装却打上了头,不停地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同时在海上袭击跟以色列有关的船只。
在7月7日下午,胡塞武装通过两艘无人快艇、五枚导弹和三架无人机袭击了违反胡塞武装航行禁令而前往以色列的船只“魔法之海”号,并成功命中目标,导致船舱进水,并随时面临沉没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魔法之海”号不断的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然而,美国海军却选择性装聋,没有出兵帮助的报道。
一艘巨轮的覆灭
“魔法之海”号是一艘悬挂利比里亚旗、排水量三万五千吨的散货船,如一座移动的小山,在红海的航道上缓缓前行,它成了也门胡塞武装最新的战利品。
袭击来得毫无征兆,却又处处透着算计,起初几艘快艇像狼群一样围了上来,高喊着让这艘巨轮转向,驶往他们控制的荷台达港,船上六名南非退役特种兵组成的安保团队不是吃素的,他们架起重机枪瞬间将一艘快艇打得冒出浓烟。
但这只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杀手是伪装成渔船的无人艇,两艘代号“鲨鱼-33”的遥控自爆艇,以接近赛艇的35节高速划出诡异的弧线,决绝地撞向“魔法之海”号的左舷。
剧烈的爆炸声中,船身被撕开巨大的口子,船上满载的化肥被高温引燃,冲天的黑烟在海面上扭曲成一朵丑陋的蘑菇云。
紧接着,更阴险的攻击来自水下,两艘几乎无法被雷达捕捉的“河豚”无人艇悄然逼近,其中一艘在船体水线下方引爆了自己,15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让厚重的钢板变得像纸一样脆弱。
冰冷的海水开始疯狂地涌入船舱,船员们弃船逃生的过程同样是一场噩梦,当救生筏刚刚放下,胡塞武装的“Samad-3”无人机便从云层中钻出,投下的炸弹在离救生筏仅30米的海面炸响。
然而,“魔法之海”号在劫难中,曾拼命向周围海域发出求救信号。
美国航母选择沉默
本应是这片海域“警察”的美国海军,却陷入了令人费解的沉默,距离事发地最近的“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像一座沉睡的钢铁巨兽纹丝不动。
没有战斗机起飞,甚至没有派出一架侦察机,这种沉默并非偶然,自从2024年3月与胡塞武装达成那份脆弱的停火协议后,美军在红海的存在感就越来越低。
此前的“繁荣卫士”护航行动,让五角大楼颜面尽失,7架昂贵的MQ-9“死神”无人机被击落,一艘驱逐舰被导弹命中,美国发现为了保护几艘商船而与胡塞武装这块“牛皮糖”硬耗,实在得不偿失。
所谓的护航,更像是一场耗费巨大的武装游行,根本无法阻止胡塞武装神出鬼没的袭击,与其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填补资源和士兵的生命,不如干脆保持沉默为失败的军事行动找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可美国的沉默,无异于给胡塞武装递上了一张狩猎许可证。
每一滴飙升的油价,都带着红海的硝烟
红海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高速公路,如今已堵点重重,控制着曼德海峡咽喉的胡塞武装,几乎凭一己之力迫使全球12%的海上贸易改道,船只被迫绕行遥远的非洲好望角,航程凭空多出4000公里。
这样的代价就是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每一辆汽车的油箱都在为红海的炮火买单,苏伊士运河每天眼睁睁看着2000万美元的通行费蒸发,全球航运的总成本预计将因此暴涨近2000亿美元。
嗅觉最灵敏的保险公司早已采取行动,伦敦劳合社悄悄将途经红海商船的战争附加费,提到了令人咋舌的30%。
“魔法之海”号是第三艘被击沉的船,但它带来的心理冲击远超前两艘,它用自己的覆灭警告所有船公司:红海航线随时可能变成不归路。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在这片狭窄的海域被暴露无遗,然而,最主要的是这场冲突,从来就不只是胡塞武装和以色列的恩怨。
棋盘的背后
棋盘上胡塞武装、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连成一线,背后或明或暗地站着伊朗,尽管伊朗的算盘打得精明,时刻避免引火烧身,但那些通过渔船偷运的武器却不会撒谎。
亚丁湾截获的50枚反舰导弹和数架无人机,清晰地标明了武器的来源,棋盘的另一端是以色列,面对海上封锁,以色列的红海港口几乎瘫痪,经济损失惨重,愤怒的以色列空军,一次次越境空袭也门的胡塞控制区。
然而,轰炸港口、发电站这些民用设施,除了激起更多仇恨收效甚微,这反而将胡塞武装更紧密地推向了伊朗。
那艘最早被扣押的“银河领袖”号货船,在以色列的反复轰炸中,早已成了一堆搁浅的废铁,像一座纪念碑嘲讽着这场无解的僵局。
当常规手段失效,核武器的幽灵便开始游荡
“魔法之海”号的事情把一个残酷的现实砸在世人面前:技术的迭代,正在颠覆传统的军事强权,当几百万美元的无人艇,就能让价值连城的商船连同数千万美元的货物一起石沉大海。
当廉价的无人机蜂群,就能让不可一世的航母战斗群投鼠忌器,这场战争的天平,早已开始倾斜,美国的沉默或许正是新时代权力更迭的第一个注脚。
而对于被逼到墙角的以色列来说,一个更危险的选项正在被悄悄摆上台面,随着国内科研机构频遭网络攻击,内塔尼亚胡政府已秘密将“杰里科-3”洲际导弹的警戒级别提升至二级。
这种射程足以覆盖整个中东的核武器,是悬在伊朗和胡塞武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胡塞武装已经放话,除非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行动,否则袭击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