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人民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编队访问香港举世瞩目。央视报道,7月4日,山东舰编队访港首个开放日,超万人登舰参观。很多香港市民谈了自己的感想,香港都会大学教师王时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刚上甲板的时候,真是忍不住就哭出来了,那一刻想到从184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百年屈辱史,就是今天到这里,感觉我们真正地站起来,强起来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王时男流泪,是因为想到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
香港曾经遭受的屈辱,山东也曾遭受。爱国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作品《七子之歌》。“七子”指的是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其中,威海卫就位于山东。英国殖民者分别在1842年、1860年、1898年分三次割占今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和新界。1898年,英国殖民者盯上了山东,与清政府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被英国租借25年。
笔者曾两次登上在过去属于威海卫的刘公岛,至今保留的铁迹斑斑的“克虏伯大炮”诉说着往日的悲壮。在英国殖民者侵占威海卫前后,刘公岛还两度被日本占据。刘公岛在历史上曾是北洋水师基地。1895年甲午战争进入尾声,日军为彻底消灭北洋舰队,发动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在此顽强抵抗后全军覆没。1930年,威海卫回到祖国怀抱,没过多久,又于1938年又被日军侵占。
和威海卫历史相似的还有青岛。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胶州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夺取了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成功从日本手中收回了青岛。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了青岛。
曾经的屈辱和苦难,山东和香港“感同身受”。刘德华在《中国人》中唱到“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这首歌唱的正是中国人共同的心声,那曾经的苦难和屈辱,提醒我们必须发愤图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王时男流泪,更是因为从航母看到了“中国重新站起来、强起来”的灿烂图景。
香港回归祖国后的28年,见证了新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阶段。2010年,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积累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及“高质量发展”,其表述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次山东舰编队访港,许多香港受访者都谈到了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正是因为制造能力增强,航空母舰可以“造一艘又一艘”,这是强起来的重要标志。今年1月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显示: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航母正是一把利剑,代表着国家的军事实力,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山东舰作为我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其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和整体国力的强势崛起。
这次山东舰访港,成为国家实力与民族情感的交响,让人倍感欣慰。我们看到,在这次山东舰编队访问香港期间,流泪、感动、喜悦的不只一个“王时男”:一位男子站在海边兴奋地挥舞国旗欢迎航母入港;一位老人看到航母后,说“看到过国家曾经不行的时候”,立即哽咽不能语;另一位老人则说,来看航母是感受一下中国的伟大,相信“下一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一位年轻的学生说,以前的理想是想当警察,这次看到航母后想从军……
勿忘昨日苦难,无愧今日担当。香港市民迎接山东舰编体的喜悦里,包含着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更有对“一国两制”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日益坚定的信心。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