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代表笑眯眯地递上一份文件,印度空军军官眼睛瞬间亮了——苏-57E隐身战斗机的全套源代码和生产线转让协议,就这么摆在眼前。
距离新德里3000公里外的福建舰甲板上,一架灰色菱角分明的歼-35战机正迎着海风被推上电磁弹射位。
而在克什米尔上空,巴基斯坦飞行员的手指在歼-10C的雷达屏幕上划过,锁定符号稳稳框住了模拟敌机目标。这三幅画面看似无关,却正在拧成一股搅动南亚的战略龙卷风。
俄罗斯这次对印度的军售方案堪称“疯狂促销”:只要签下苏-57E的订单,立刻奉上全套生产技术,甚至建议印度直接用现有的苏-30MKI生产线改装投产。
最震撼的是,俄方罕见地同意开放战机源代码,允许印度自主整合国产导弹和航电系统,连隐身涂层配方都能商量。这种“技术裸奔”式的交易,连美国对铁杆盟友以色列都未曾有过。
俄方方案充满紧迫感:先交付20-30架整机应急,3-4年内在印度斯坦航空的工厂启动本土化生产,承诺实现40-60%零件印度制造。
印方可以自由嵌入国产“阿斯特拉”导弹、“维鲁帕克沙”雷达等装备。表面看,这完美契合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但魔鬼藏在细节里——俄自用版苏-57与出口型苏-57E是否存在性能阉割?
俄媒轻描淡写说“没本质区别”,可当年苏-30MKI与俄军自用版的差距记忆犹新。
印度空军的危机感在今年五月达到顶峰。代号“辛多尔”的空袭行动中,巴铁空军用歼-10C配合预警机数据链,竟一举击落6架印军战机,包括3架天价购入的法国“阵风”。
这场空战扒开了印度“万国牌”空军的遮羞布——俄制、美制、法制、以色列制装备各自为战,系统互不兼容,指挥链路混乱。而对手巴基斯坦的“中式作战体系”却行云流水。
更深层的恐慌来自东方。福建舰搭载的歼-35已实现量产,其0.01平方米雷达反射面积和1500公里作战半径,搭配空警-600预警机,在西太平洋形成移动堡垒。
反观印度国产AMCA隐身战机还停留在图纸阶段,F-35的采购请求被美国“已读不回”。空军31个中队对42个的编制缺口,逼得印度只能抓住俄罗斯抛出的苏-57这根“救命稻草”。
抛开营销话术,苏-57确实是款特色鲜明的五代机。其六组雷达天线组成的“松鼠”系统,能实现400公里超远探测和多目标跟踪,机翼的L波段雷达专克隐身涂层。
最新改进型配备二元矢量喷口发动机,不开加力即可超音速巡航,空战机动性碾压西方多数机型。在乌克兰战场,它曾远程标记8个S-300阵地,配合高超音速导弹实施精准清除。
但隐身在苏-57身上打了折扣——外露的发动机叶片像黑夜里的手电筒,被探测距离比歼-35高出数倍。
俄工程师倒是直白:“隐身不够,雷达来凑!”不过当对手是拥有量子雷达和太赫兹探测技术的歼-35时,这种自信还剩几分?更现实的可能是,印度获得的苏-57E,将成为巴铁未来歼-35舰载机的活靶子。
军备竞赛的多米诺骨牌
印度的豪购正触发连锁反应。
巴基斯坦的应对策略清晰:加速列装歼-10C和枭龙Block4,引进空警-500预警机形成体系作战;无人机领域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实现YIHA-Ⅲ无人机三天一架的量产速度;更传出采购歼-35和红旗-19反导系统的意向。
而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入列,标志着中国进入三航母时代,歼-35年产量向80架迈进。
讽刺的是,印度一边签军购大单,一边面临军费结构性矛盾:2025年国防预算虽提高9.53%达6.81万亿卢比,但养老金和工资吃掉23.6%,仅26.4%用于装备采购。
所谓“印度制造”雄心下,本土军工却连苏-30MKI的组装都拖沓低效,光辉战机折腾三十年未量产。源代码在手,但能消化多少?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再次启动,歼-35呼啸升空;伊斯兰堡的无人机工厂流水线上,又一架察打一体无人机完成检测;新德里郊外的机库内,技术人员对着苏-57的俄文说明书皱眉摇头。
南亚的权力游戏从来不只是武器的竞赛——当巴基斯坦用三天造出一架无人机时,印度还在为三十年磨不出一架国产战机找借口。砸钱买来的“技术自主”,终究骗不过喜马拉雅山上空的雷达波。
参考信源:苏-57与F-35在印度航展“同台亮相”,印度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