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在2026财年国防预算中拨款35亿美元,用于“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中的F-47战斗机项目,明确重申了对空中优势战略的坚定承诺。这笔巨额投资包括26亿美元的自由支配资金,以及有待《预算协调法案》批准的9亿美元追加款项。
本文是比利时《军队认可》网站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由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美国国防部长彼得·赫格塞斯于6月10日在众议院拨款国防小组委员会作证时确认了这一最新预算数字,并强调F-47战斗机将成为未来美国空中优势力量和全球力量投射的核心支柱。虽然这是维护空中优势的关键步骤之一,但目前尚未披露更多细节,具体预算明细也仍未公开。
F-47由波音公司研发,被美国定位为第六代多用途战斗平台,用于取代F-22“猛禽”战斗机,并成为新一代空战体系的核心。F-47融合了增强隐身性能的设计、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及先进航电系统,并可实现对“协同作战无人机”(CCA)的无缝指挥与控制。这些无人僚机将扩展F-47的作战任务范围,能够在高威胁环境中部署传感器节点、电子战设备及精确制导武器,确保生存能力的同时最大化杀伤力。
歼-36
推动F-47项目的战略必要性,是中国在第六代战斗机领域的快速进展。近期情报和实拍资料显示,自2024年底以来,“歼-36”和“歼-50”这两款先进原型机一直在进行密集的地面与飞行测试。“歼-36”采用三发布局和无尾菱形双三角翼设计,侧重隐身性能、远程作战能力和无人航空资产的协同能力,据传还集成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甚至可能配备激光防御武器。“歼-50”则采用无尾兰姆达机翼布局,具备推力矢量双发和紧凑的舰载化设计,表明中国有意将第六代战机部署在未来航母上,从而大幅提升海上打击范围。
歼-50
这些进展促使美国国防部进行战略调整,F-47就是为应对此威胁而生。F-47自设计之初便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环境作战,依靠更强的隐身性能和深入突防能力,挑战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空中优势。通过数字原生系统与人工智能增强飞行辅助,F-47将在复杂多传感器的作战环境中实现毫秒级决策。变循环推进技术还将提供更远的航程、更优的散热和更高的速度,全面扩大作战半径和交战范围,远超第五代战机。
F-47作战概念的核心是在分布式作战网络中发挥中枢作用,不仅可指挥多架“协同作战无人机”,同时将情报和打击数据上传至加密的战场云端。这种能力不仅可压制中国先进战斗机所构建的威胁,还能削弱中国空军自身的网络协同优势。相比之下,中国的“歼-36”和“歼-50”尚未验证其体系融合性,而F-47在设计阶段就强调与北约及盟国系统的无缝整合,形成联合作战的决定性优势。
F-47的另一项关键使命,是保障美国的战略行动自由。一旦未来在争议地区爆发冲突,制空权的建立与维持将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美国任何空中能力缺口都可能导致关键前沿作战区域的失控。因此,研制F-47不仅是技术跨跃,更是战略必需。
B-21
在工业层面,F-47项目汇聚了F-35与B-21项目的承包商网络,运用模块化设计、数字孪生与开放架构等经验,加速研发并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随着五角大楼准备在未来十年将F-47推入全面量产阶段,它的使命已非常明确:确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空中主导地位不被动摇,即便对手已开始部署新一代高端系统。
对F-47项目的35亿美元投资,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空中力量迅速崛起的果断回应,也体现了五角大楼对空中优势作为全域战争关键支柱的深刻认知。随着“歼-36”和“歼-50”的持续发展,F-47的研发目标不仅是与之抗衡,更是要确保美国在未来任何冲突中牢牢掌握制空权,乃至全球力量平衡的主导权。
译者结语:能不能先把原型机亮出来飞飞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