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专家“善意提醒”大陆:伊朗如果买歼10CE,一定要用现金交易 2025年7月,在全球局势愈发紧张的背景下,中东再度成为世界聚光灯下的主角。
多家“亚洲防卫安全”等外媒报道称,伊朗正积极与中国接洽,希望采购歼-10CE这一被称为“阵风杀手”的先进多用途战机。
市场上传言,伊朗的首批采购量大约在10到36架之间,附带弹药和培训,单价高达9000万美元。
此举无疑是在为自己的老旧空军力图增添新鲜血液——毕竟,目前能撑场面的F-14战机都已是上个世纪的遗产,连自家国防都心虚,更别提应对以色列这种强敌了。
近来的伊以冲突其实已经让德黑兰吃尽了苦头。虽然靠着国家整体体量,而非技术优势艰难维持住局面,没有像外界预期中那样一败涂地,但伊朗在空中力量上的短板暴露得淋漓尽致。
刚打响没多久,对方已经拿下制空权,几个精锐高层还差点遭团灭。
种种迹象表明,伊朗不仅现在需要补血,未来更要不断升级军备以防不测。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这次找上中国,也是现实压力之下的选择。此前想买俄罗斯的苏-35,却因为各种大家都懂的原因至今没拿到货,这让伊朗不得不另辟蹊径。
中国成了他们所剩不多的可靠武器供应商,地缘政治的碰撞让这种需求变得格外急迫。
不过,买飞机不是逛超市,特别是面对像伊朗这样复杂的买家。岛内知名国际问题专家郭正亮善意提醒大陆方面:和伊朗打交道,一定得“收现金”。
伊朗经济虽然背靠石油,却不是所有军购项目都能靠“以货易货”解决,因为敏感资源往往掌握在不同势力手中,国防部能调动的并不多。
加上伊朗国内派系斗争激烈,信用问题一旦出岔子,指不定合同就成了一纸空文。
从中国的角度看,虽然与伊朗有合作的需要,但大而全的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对于这样的交易,既要看到现实利益,也要规避风险。
简单讲,一切“货到付款”,才能保证彼此安全。
眼前,伊朗空军现代化的梦想还没有完全落地,采购传闻到底成不成,这需要更多时间去验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片动荡的中东土地上,谁也不敢轻易掉以轻心。